在医用无影灯的照射下,身着白大褂的刘醴君手持听诊器,在为一只身体虚弱的雀鹰做检查。刘醴君,今年38岁,是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一名临床兽医师。在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刘醴君(左)在同事的配合下为一只身体虚弱的雀鹰做检查(4月20日摄)。
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坐落在北京顺义区潮白河畔,这里是许多受伤的野生动物暂时的家。在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刘醴君在同事的配合下为一条白化球蟒治疗(4月20日摄)。
刘醴君自小喜欢野生动物。大学时,他填报了动物医学专业,且不服从调剂。2011年底他正式成为一名临床兽医师。在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刘醴君(右)在同事的配合下为一条白化球蟒治疗(4月20日摄)。
“我的工作很像急诊科医生,救死扶伤。我们对受伤患病的野生动物一般会先做检查,进行比如补液,营养支持等。如果有外伤的,会处理外伤消炎。调理好以后,能在本地放归的,我们会尽快把它放归到野外。”刘醴君说,治疗野生动物让他特别有成就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相当于医院,让‘病人’能够康复出院,是我们最大的希望。”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工作人员在北京市密云区放归蓑羽鹤(3月23日摄)。
刘醴君说,从2011年底入职至今,市民送到中心救护的野生动物数量逐年递增,从每年二三百只,到近年来每年超过一千只。在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刘醴君在查看一只救护过的狗獾的情况(4月20日摄)。
“这一数据不断攀升,说明首都市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不断增强,大家对生态保护有了更多关注。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能让更多人关注到野生动物保护和栖息地保护。”在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刘醴君在查看救护的两栖爬行类动物的情况(4月20日摄)。
在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刘醴君在为需要救助的野生动物配药(4月20日摄)。
在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刘醴君在查看救护的两栖爬行类动物的情况(4月20日摄)。
在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刘醴君在巡视被救治的动物(4月20日摄)。
在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刘醴君(左)在同事的配合下为一只身体虚弱的雀鹰做检查(4月20日摄)。
在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刘醴君在查看救护的一只辐射龟(4月20日摄)。
在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刘醴君在为需要救助的野生动物配药(4月20日摄)。
在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刘醴君(右)在同事的配合下为一条白化球蟒治疗(4月20日摄)。
在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刘醴君在翻看专业书籍(4月20日摄)。
在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刘醴君(左)在同事的配合下为一只身体虚弱的雀鹰做检查(4月20日摄)。
在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刘醴君在查看救护的两栖爬行类动物的情况(4月20日摄)。
在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刘醴君在为需要救助的野生动物配药(4月20日摄)。
在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刘醴君在查看救护的两栖爬行类动物的情况(4月20日摄)。
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工作人员在放归夜鹭(2月20日摄)。
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工作人员在放归长耳鸮(2月18日摄)。
图/新华社
编辑/胡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