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众平均睡眠时长7.06小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18 10:07

3月18日,由中国社科院社会研究学所联合喜临门睡眠研究院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在京发布。

本研究所用数据源于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2021年11月开展的中国居民睡眠状况线上调查。调查样本为18-71岁成年人,平均年龄29.66±9.09岁,最终样本覆盖27个省区市,共获得有效样本6037个。

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民众睡眠指数为64.78分(百分制),略高于及格水平,其中,睡眠质量指标得分为71.51分,睡眠环境指标得分为68.54分,睡眠信念和行为指标得分仅为54.73分。

通过对报告中睡眠指数不同指标的分析发现,我国民众睡眠时长不足,每天平均睡眠时长为7.06小时,长于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2013年调查的美国、日本和英国民众每晚的平均睡眠时间,但短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7.61小时。64.75%的被调查者每天实际睡眠时长不足8个小时,超过8个小时的比例仅为7.97%。

报告指出,影响睡眠时长的因素分别是看手机或上网导致睡眠拖延,工作或学习时间长挤占了睡眠时间,以及失眠等睡眠障碍的影响。首先,看手机、上网是导致民众睡眠拖延和失眠的一个重要原因。调查在询问“因花时间在手机上而导致失眠”的情况时,31.19%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有时”,18.7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总是”,仅7.98%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几乎从不”。

调查在询问“每天睡觉前看一会儿手机”的情况时,53.6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总是”,20.1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有时”,仅2.6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几乎从不”。21.62%的被调查者有时因上网而睡不到4个小时,30.02%的被调查者有时因熬夜上网而导致白天精神不济。中青年群体因看手机、上网导致睡眠拖延和失眠的情况最为突出,年龄越小的被调查者,手机/上网拖延睡眠的比例越高。

其次,影响睡眠时长的另一个因素是工作或学习时长挤占了睡眠时间,这一点在中青年群体中非常突出:20~29岁的青年群体,每天平均睡眠时长为7.18小时,每天平均工作或学习时长为8.04小时,工作或学习时长基本正常,但睡眠时长短于这个年纪所需的睡眠时间。30~39岁的群体,每天平均睡眠时长为7.06小时,每天平均工作或学习时长为8.43小时;40~49岁群体的每天平均睡眠时长更短,为6.75小时,他们每天工作或学习时长更长,平均为8.49小时。超时工作在一些职业群体中普遍存在,生产工人每天工作或学习时长最长,平均为8.69小时,专业技术人员每天平均工作或学习时长为8.22小时。

最后,失眠等睡眠障碍也是影响睡眠时长的一个因素。中青年群体的失眠频率没有明显差异,但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因失眠影响睡眠的问题最为突出,而且不合理的睡眠信念最多。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睡眠研究报告2025:中等收入和承担母职女性睡眠质量较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3-18
年纪大了睡不安稳?警惕这3个睡眠误区!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4-10-24
《职场白领睡眠观察2024》:34%受访者在工作日报复性熬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1
2023年居民睡眠指数较去年减低 主观睡眠质量更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9
晚睡晚起,但睡够时长,算熬夜吗?
人民网科普 2024-02-05
猫咪的呼噜声可以催眠,你的可以吗?
疾控U健康 2024-01-27
晚睡晚起但睡够时长,算熬夜吗?
中国新闻网 2024-01-27
保证小学生每天睡10小时难在哪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