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作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2-15 11:44

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2月1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七千多字的讲话中,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五点希望,并提及了李白、茅盾、柳青、列夫·托尔斯泰四位古今中外的诗人、作家,用他们的经典阐述勉励文艺工作者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青名。

柳青(资料图)

真正的作家要完全摆脱模仿

当天的讲话中,在提到“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时,习近平引用了当代作家柳青的话:“一个写作者要完全摆脱模仿的时候,才开始成为真正的作家。”

北青-北京头条年报记者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以往的会议讲话和视察活动中,也曾多次提及作家柳青。在2014年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说:“柳青为了深入农民生活,1952年曾经任陕西长安县县委副书记,后来辞去了县委副书记职务、保留常委职务,并定居在那儿的皇甫村,蹲点14年,集中精力创作《创业史》。因为他对陕西关中农民生活有深入了解,所以笔下的人物才那样栩栩如生。柳青熟知乡亲们的喜怒哀乐,中央出台一项涉及农村农民的政策,他脑子里立即就能想象出农民群众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另据央视报道,2017年10月1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党总支书记潘克刚回忆了2015年6月16日习总书记在花茂村考察时讲到的,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习近平说:“这句话是作家柳青说的,柳青跟老百姓融入一起、打成一片,中央的文件下来了,他都知道房东老大娘是哭还是笑。”党政干部也要学柳青,接地气。

穿着对襟棉祆、和善幽默的陕北老汉

那么被习总书记多次点赞的柳青,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作家呢?现年80岁高龄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北大学兼职教授曹谷溪对柳青有很深的印象,他告诉记者,柳青是他的人生导师,他们之间有过多次交往。

“第一次见柳青是1965年的事,那时候我还不认识柳青。那年,中国作家协会、全国总工会和共青团中央联合召开‘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我是延安的代表。全省各地的30名代表聚集在西安。”曹谷溪还很清晰地记得,当时在省作家协会收发室他遇见一个穿着黑布对襟棉祆,操着一口陕北方言的老汉。

“他问我 :‘后生,你是哪的?’ ‘清涧的。’我答道。紧接着,他自嘲了一句‘绥米佳吴清,球事弄不成’后哈哈大笑,自我辩解道,‘那是人们瞎说哩,米脂的李自成,绥德的韩世忠,都是名垂千古的大名人!’”说完,柳青就取了自己的报纸和信件走了。

随后曹谷溪问别人:“这老汉是谁?”有人笑他无知:“你连柳青也不认识!”原来这个老汉就是敬慕多年的著名作家柳青,曹谷溪后悔自己怎未能和他多说几句话。这样一个和善幽默的陕北老汉,给曹谷溪留下难以磨灭的第一印象。

“三个学校”和“六十年一个单元”

1973年,曹谷溪主编的诗集《延安山花》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发行28.8万册。延川县一下成了全国群众性文艺创作的先进典型,《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都发表分量很重的评价文章,连他这个业余作者也倍受文艺界关注。在此期间全省召开创作座谈会,安排他第一个发言。他向主办方提出将老作家柳青安排在自己后面不妥,要求请柳青同志首先发言。对方答复,议程是会议定好的,不好改变。

曹谷溪被主持人宣布第一个发言,他首先讲了自己在会前的请求,然后动情地讲道:“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是聆听老作家的经验之谈。我的发言很短,只讲一句话,‘向德高望重的著名老作家柳青同志学习!’”曹谷溪称,他讲完后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那么柳青的德高望重具体体现在哪里呢?曹谷溪曾多次聆听柳青关于文学创作的演讲。柳青的文艺理论简单而精辟,就是“三个学校”(艺术学校,生活学校,政治学校),和“六十年一个单元”(就是说人一辈子六十年,六十年干一件事,不要见异思迁,要像“担着鸡蛋进城那样”专注地去做这件事。你不要见人家在那耍猴哩,你去看热闹了;人家在哪儿吵架哩,你去看谁有理谁没理;人家谁都敢碰你,你谁也不敢碰,一碰,就把你的鸡蛋全砸了。你就专心一意地进城卖你的鸡蛋!)

曹谷溪(右)在柳青墓前

1978年,陕西省作家协会在西安人民大厦召开了创作会议。柳青因病住院,他不能到会,便用一个录音机传达了他对文学陕军的最后嘱托:“大家在开会,我不能参加,借助这个现代化家具还不知道效果怎样?其实,我也没有什么新鲜的话题可讲,无非是‘三个学校’和‘六十年一个单元’的几句老话。”

曹谷溪称,柳青因肺气肿,每讲几句便拿一个雾化器喷一次药水,但深刻的思想一直在他心中激荡。柳青说,有人写忆苦思甜的文章,一写就是“地主家的狗咬了穷人娃娃的腿把把”,写文章一定要克服一般化,决不能千篇一律,而应写出新的、独特的见解;写现象必然一般化,比如写骑自行车,都是两个手抓着车把,两个脚向前蹬……柳青的演讲,从来都是这样生动感人。

2021年5月28日,延安清涧商会组织全体会员观看田波导演的电影《柳青》,曹谷溪坐在观众席上流着眼泪看完了这部电影。“我认为这是继承吴天明导演的《人生》之后,又一部成功的影片,路遥曾说,‘在陕西,能读懂秦岭的,只有那个叫柳青陕北老汉。’”曹谷溪坦言道,柳青不赞成东山看见西山高,要像苦行僧一样专注做一件事。同样受柳青影响,作家路遥便成为这样一个专注的人。他曾把柳青作为自己的文学教父,他把《创业史》像一部机器零件一样掀开,一件一件研究后再重新组装起来。

重提柳青就是要作家为人民大众服务

“习总书记这次在文代会开幕式上再次提到柳青,再结合他在7年前的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他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凸显了党对文艺工作者的关怀,鼓励我们像柳青一样长期深入生活,与人民大众同呼吸共命运,创作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创业史;也鼓励我们作家像路遥那样用青春和生命,去完成历史肩负给自己的神圣使命,‘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创作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积极向上的优秀文学作品。”曹谷溪评述道。

在他看来,很多作家把农民当作丑角、笑料去描写,唯独柳青,唯独路遥,把农民当作英雄来写。现在,我们重提柳青,重提路遥,就是要求我们作家要为人民大众服务,从人民群众丰富的实践中汲取营养,深刻生动地表现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深邃博大的精神世界。

皇甫村蹲点14年创作出长篇《创业史》

就这样,柳青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自己的命运与人民的命运、国家的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皇甫村蹲点14年,创作完成了长篇小说《创业史》。这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经典作品,小说一方面通过在渭河平原蛤蟆滩这一典型环境中曲折展开的合作化运动,来描绘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另一方面,通过梁生宝、梁三老汉等一批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来表现这一时期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

蹲点期间,柳青深入农民生活,经常到田间地头去看,尤其是收麦子的时候,他会戴上一个草帽子、穿上一件对襟衣裳,教农民把粮食收细。“我父亲说,要到反映人民的生活中去,用文学记录新中国的山乡巨变。他离开了大城市,一头扎进农民堆里。刚开始他住在村口的破庙里,白天在田地里劳作,晚上搞写作。”这是柳青留给女儿刘可风的印象。

小说于1959年春以连载的形式发表在《延河》杂志上,1960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第一部。出版后,因其“反映农村广阔生活的深刻程度”和“创造了一组达到相当艺术水平的人物”,而受到文学界交口称赞。一年多时间里,报刊登载的评介文章就有50余篇。

1960年,柳青将《创业史》第一部的稿费16065元,全部交给了王曲人民公社作为工业基建费用。柳青不仅是一位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作家,更是深知老百姓疾苦的贴心人。

“柳青是我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他热情拥抱时代,书写时代气象与精神,其《创业史》就是一部‘人民史诗’。”参加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陕西代表团代表、延安市作协主席梁向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柳青的话,就是要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学习柳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书写这个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的新史诗。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北京作家顺义驻村采风,追寻《艳阳天》作者浩然的文学初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05
巴陇锋“新山乡巨变”长篇小说《秦岭人家》出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6
写在《创业史》之前,柳青遗作《在旷野里》时隔70年终面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2
柳青、路遥、陈忠实……“文学陕军”,激励几代人
半月谈 2023-04-16
电影《无名》背后的真实历史到底是怎样的?
上观新闻 2023-02-18
名家 | 路遥:病危中的柳青
作家联盟 2023-01-30
赏读|那不用一根钉子的大拱桥到底是怎样凌虚千尺飞架两岸的?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2-05-10
著名作家李云雷做客“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2-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