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睐 | 还原一个被误读了千年的李白
北京青年报 2020-11-13 11:00

青睐·云课堂

10bt3-1_b.jpg

“云课堂”讲座现场

李白,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这位唐代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留下的不止众多传诵千古的名言佳句,还有许多与他相关的美好传说:“铁杵磨针”“杨国忠捧砚、高力士脱靴”,甚至他的死亡,也被蒙上了一层美丽的色彩——“捉月而死”。在众多国人的心目中,李白是狂放不羁、超凡脱俗的“谪仙人”。然而,这也许只是我们心目中的李白,真正的李白到底是什么样子?10月31日下午,周白之白带着他的新作《李白那年三十整》,做客“青睐·云课堂”,还原一个被误读了千年的李白。

谈及自己写这本书的初衷,周白之白说他从小就很喜欢李白,包括笔名周白,也是取自母姓“周”和李白的“白”,又因ID被占改为“周白之白”。“李白对于少年人来说是一剂‘毒药’,让人上瘾。”周白之白说,李白最擅长的是歌行,他的歌行体痛快淋漓,那种盛唐少年人气象,跟历代年轻人的“中二病”、年少轻狂能够契合,所以他的诗读起来有种特别的亲切,别管能不能读懂,读的时候都很痛快。

说到李白的被误读,周白之白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小时候读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以为是喝酒、打架,然后就把桌子一掀走了,认为李白傲视权贵。后来真正读懂这首诗,才知道恰恰相反,是皇帝让他去当官,他特别兴奋——仰天大笑出门去,去做官,‘欧耶’——是这种心情。”周白之白由此想到,是否有很多人和他一样,喜欢李白,但喜欢的其实只是自己想象之中的李白。

10bt1_b.jpg

关于李白的美好传说,多半不是真的

“诗仙”李白,从生至死,每一步都充满了传奇。

史书记载,李白的母亲在生他之前,梦见“长庚入怀”。长庚,是中国古代对于金星的称谓,也称启明、太白或太白金星。金星下凡,开启了李白不平凡的人生。

少年时期的李白,曾想放弃读书,幸运的是,他在溪边遇到了用铁杵磨针的老太太,从此深受激励,发奋用功,读书万卷,没有浪费自己的天赋。这个传说在周白之白看来,纯属“心灵鸡汤”。

至于李白到达长安城之后的高光时刻——杨国忠捧砚、高力士脱靴,也只是大家的美好幻想。“我认为,真实的高力士,无论才能还是人品,都是非常过硬的。”周白之白介绍,高力士是唐玄宗的宠臣,在唐玄宗的个人感情寄托以及军事政治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皇帝忠实的仆人和得力的助手,颇有功绩。但在这个传说中,他被塑造成了倚仗皇权,与李白作对的奸佞小人。而杨国忠作为当时最大的权臣,更不可能站在一旁为李白磨墨捧砚。

老百姓欣赏李白“藐视权贵”的风骨,甚至为他找到了生理结构上的依据。传说中,李白的腰间生有一块常人身体所没有的骨头,名曰“傲骨”,这块傲骨限制了李白的运动机能:原谅我一生狂傲,无法“屈身”。

周白之白认为,最离谱的传说,是说李白间接平定了安史之乱。戏曲《打金枝》里,郭子仪用唱词深情回忆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想从前安禄山曾把兵起,他要夺唐室的锦绣社稷。带人马杀到了长安城里,把一个唐天子赶奔蜀西。李太白荐为父领王旨意,率领着众三军前去杀敌。有为父用尽了千方百计,才斩了安禄山儿的首级。”如果说郭子仪是平定安史之乱的救世主,李白就是传说中向世人推荐救世主的“超级英雄”。

这么传奇的人物,死亡自然也不能是平平淡淡的。五代人书中载,“李白著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捉月而死。”人们发自内心地觉得,这个男人值得一个有仪式感的死亡,于是,李白就连死,都是美丽而浪漫的。

在周白之白看来,所有这些传说,都体现出老百姓对李白的喜爱之情,我们喜欢他,就把所有美好的事情都加在他身上,通过对偶像的高度美化,来寄托自己的心意,投射自我的情感。

10bt5_b.jpg

“任侠”二字,是理解李白的关键词

在周白之白看来,“任侠”二字,是理解李白的关键词。

任侠,也就是以“侠”为任,这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侠”与“儒”是相对的,讲究的是重义气、轻生死。有别于传统印象中的读书人,李白文才天纵,但性格上却有着更偏重于“侠”的一面。他喜好剑术,“少任侠,手刃数人”。《新唐书》记载,李白“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李白在《侠客行》中也写道:“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从诗中可以看出,他对只会埋头读书的儒生是非常看不上的。

轻财重诺、解人之急,也是李白“任侠”的一种体现。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李白自己也写道:“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李白的轻财好施,喜好结交天下,由此可见一斑。

10bt3_b.jpg

好道求仙——李白是个有“编制”

有证书有师承的正式道士

关于李白的第二个关键词,是绕不开的“好道求仙”。李白喜欢求仙、炼丹,服用自制的丹药,常常辅以烈酒。

《旧唐书》称,李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这里说的还不是很直白。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就写得很明白了:“请北海高天师,授道箓于齐州紫极宫,将东归蓬莱。”道箓,是道教的符箓,也可以看作入道的凭证。周白之白说,由这段话可以看出,李白已经入了道籍,“用现在的话说,他是一个有‘编制’有证书有师承的正式的道士,而不是普通的道教爱好者。”

李白在《古风》中描述自己的求仙之道:“仰望不可及,苍然五情热。吾将营丹砂,永与世人别。”《韵语阳秋》中称,李白“《古风》两卷近七十篇,身欲为神仙者,殆十三四”。清朝的黄景仁是李白的狂热崇拜者,他对李白的评价是:“乾坤无事入怀抱,只有求仙与饮酒。”由此可见,在李白的精神世界中,求仙问道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服食丹药,狂歌纵酒,显然都不是长生之道。

WX20201113-111508@2x.png

李白是个政治上的失败者

李白曾被召入翰林,成为皇帝的文学侍从,这份类似“艺术顾问”的工作,并没有让他实现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李白晚年穷困潦倒多病,寄居在族叔李阳冰府上,“枕上授简”,把自己一生的诗文托付给对方,请他整理编集以流传后世。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介绍,李白“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人无知者。”这段语焉不详的话暗示,唐玄宗曾向李白咨询国家大事,李白私下为皇帝起草诏书,只是没有其他人知道。这显然是李阳冰为遮掩李白政治失败现实所做的含混其词。

刘全白在《李君碣记》中称,“玄宗辟翰林待诏。因为和蕃书,并上《宣唐鸿猷》一篇。上重之。”在周白之白看来,这件事即使是真的,相对于李白的政治理想来说,也不是什么重要成就。从政治方面来说,李白是个失败者,是无须讳言的。

求职信中,李白也吹过彩虹屁

李白曾经写过不少自荐信给高官显贵。周白之白在PPT中展示了其中一封——《上安州裴长史书》。他认为,这是后人研究、了解李白的一篇重要文章。

“这是一封带有简历性质的自我推荐信。在信中,李白通过自己的口吻和别人对他的评价,对自己的优点进行了罗列。请看这些我标成白色的部分……”青睐会员的目光聚集到满屏红字中特意被标白的词语:“……本家金陵,世为右姓……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而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轻财好施……存交重义……养高忘机……天才英丽……句句动人……”周白之白边读原文边解释,“这些文字介绍了李白的家世、性格、文才、经历以及婚姻状况。在李白的心目中,自己是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人才,他缺少的只是一个机会。”

为了获得机会,李白也不得不对权贵“弯腰”。周白之白特意将一大段李白吹捧裴长史的文字用下划线标出来,其中的“齿若编贝,肤如凝脂”八个字更是被突出显示。“夸一个地方官牙齿漂亮、皮肤细腻?太肉麻了!没想到你是这样的李白!脱粉了!”周白之白开玩笑说,“如果自己小时候看到这段文字,一定会脱粉。”

随后,周白之白朗读了这封信的最后一段:“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周白之白表示,这段语带威胁的文字绝对是写求职信的大忌,而这正显示出李白内心敏感的一面。李白在违背自己的内心吹嘘对方时很不舒服,所以情不自禁地把这种情绪流露出来。

过了三四十年,他的这个敏感的“毛病”仍然没有改。《上安州裴长史书》应该写于李白三十多岁,而《赠刘都使》一诗写于李白年届六十之际,同样是希望对方引荐自己,他在最后还是忍不住像年轻时那样语露“威胁”:“所求竟无绪,裘马欲摧藏。主人若不顾,明发钓沧浪。”

10bt2_b.jpg

李白当年就是“流量明星”

李白曾在《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一诗中自嘲:“学剑翻自哂,为文竟何成?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这个自我评价在周白之白看来,“剑非万人敌”属实,“文窃四海声”却实属过谦。李白在当时就已闻名天下,相当于现在的流量明星,不过,他的流量显然是当之无愧的。

魏颢是李白的超级粉丝,打听到李白在哪里,他就追到哪里,走了小半个中国,才终于在江南见到李白。相见后,二人相谈甚为投机。魏颢平生自负,别人都觉得他狂,但在李白这里,魏颢的人生受到了治愈。看到李白在江湖上漂泊多年,一直无法实现理想,魏颢颇为心疼,写下了“君游早晚还,勿久风尘间”的诗句。

唐朝诗人任华,同魏颢一样,也是一名千里追寻李白的粉丝,但遗憾的是,他好像终生没能如愿,与李白只是“神交”。任华在《寄李白》一诗中,称李白“数十年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这句话让周白之白动容。任华大概只能通过民间传说和流传的诗词来了解李白,却给出了这样一个准确的评价。

著名的“诗圣”杜甫,也是李白的粉丝。李白既是让他崇拜的偶像,也是一个让他心疼的朋友。杜甫一生留下十几首与李白有关的诗作,周白之白介绍了其中的《梦李白》。“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这首诗写于李白流放途中,表达了杜甫对李白的担忧与祝福。

“出走半生,仍是少年”——李白做到了

有句网络流行语,“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周白之白说,这句话用在李白身上很贴切。少年的李白敏感,老年的李白仍然敏感;少年的李白狂傲,老年的李白仍然狂傲;少年的李白天真,老年的李白仍然天真。他这一生就没有变过。

李白在二十岁时作《大鹏赋》,自比为大鹏,“尔其雄姿壮观,坱轧河汉。上摩苍苍,下覆漫漫。盘古开天而直视,羲和倚日以旁叹。缤纷乎八荒之间,掩映乎四海之半。”周白之白认为,二十岁的人吹牛很正常,李白的独特之处在于,经过了四十年的风霜雨雪,他对自己的理想没有丝毫的怀疑,在六十岁所作的《赠崔咨议》一诗中,以“天马”自喻,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绿骥本天马,素非伏枥驹”。六十二岁时,李白在死亡前夕写下《临路歌》。诗作以“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开头。李白承认自己这一生没有飞起来,但他仍然自认为是“大鹏”。

真实的李白一如你我的普通人

在周白之白看来,真实的李白,就是一个与你我无异的肉身凡人。我们与李白最大的共性在于:我们都在时光中漂流,我们的行动被时代左右。只是有时候,我们并不自知。

李白一直以为自己最渴望的是成就一番大业,其实这是那个时代的潮流。周白之白介绍,在盛唐,人们把读书科举、建功立业,作为人生第一追求。古代人重视传宗接代,一般结婚很早,但在盛唐时期,很多人为了与门第更高的女子攀亲而晚婚,甚至到四五十岁仍然不娶。为了得到社会阶层的晋升,传宗接代这件头等大事都可以让步。

李白二十多岁时游历天下,娶了一个爱慕自己的十八岁的姑娘,二人隐居在司马相如笔下最美丽的地方——云梦泽附近的安陆桃花山,一切都非常美妙。但是,这么美好生活中的李白,被硬生生地拽了出来,到了长安,开始了一生的坎坷。“是什么力量把他从美满的婚姻生活中推出来的?”周白之白说,“李白认为是他心中的雄心壮志,我认为更可能是时代的雄心壮志,是时代的空气把李白吹到了长安,使他没法做一个幸福的隐居者或自得其乐的艺术家。”

互动环节

讲座的最后照例是互动环节。会员们纷纷在视频会议的聊天框中发问,周白之白逐一解答。

问:李白经常说他没有实现政治抱负的机会,但是他的诗词中少有从政能力的体现,是否做公务员真的不适合他?

答: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李白不是不适合做公务员,他是不适合职场,不是一个上班族。上班族,在管理中叫人力资源。作为一种资源,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要服从生产的组织安排,是团队的一员。而艺术家,那是另外一个行当,既要有天赋,又要有能够把自己的个性、心灵肆意敞开挥洒的空间,需要宽松的创作环境。李白就是这么一个艺术家体质。《肖申克的救赎》中有句台词:有些鸟是关不住的。李白就是关不住的。如果我是老板,我不会招李白这样的人,不是他不好,而是他很难管理。对于一个管理者,可控是第一位的。

人的本性是追求自由,而管理机制会造成人性异化。李白是一个很难被异化的人。李白的一生是人的一生,上班族的一生是人力资源的一生。李白没有认识到自己出现了自我认知偏差。他以为自己想治国平天下,而且自己可以做到,我认为实际上他不可以。

问:听您的课了解了李白更多的层面。您最欣赏李白的哪一方面?

答:最欣赏他面对生活、面对人生的硬气,这一点我们都可以学。我们很难像王维一样,内心很平静、家庭很平静、兜里的钱也很平静,一切都很稳定。这很难,天赋、家世、机缘,缺一不可。所以我们更应该去学李白这种生活的刚强。有句话说: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李白从头到尾,在人生的种种困境中硬生生挺了下来,不曾真正的服软服输,刚毅强健、天马行空,这才是盛唐或者说任何一种“盛世”应该有的精神。

供图(除现场图片外)/李恒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陈枫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历史|李白没有夫人,只有娘子 ——讲一点唐朝的亲属称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8
历史|李白没有夫人,只有娘子 ——讲一点唐朝的亲属称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8
诗词丨李白最“狂”的9句诗,五千年仍无人能及!
诗词天地 2024-09-14
历史|生活不如意 李白攀亲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22
文史|他是李白最崇拜的诗人,凭什么?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3-08-15
历史|以“生命观”为线索的“李白诗传” 为理解李白诗文精髓提供全新视角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6
文史|读懂李白诗的四个关键
中华书局1912 2023-07-14
高适为何口吃?李白会相扑?高适有没有救李白?《长安三万里》主创揭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