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17年后有我陪您一同战斗”
北青社区报昌平版 2020-07-09 14:20

她们是昌平区北七家镇曹碾村一对普通的母女。从天寒地冻到酷暑难耐,平凡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17年前,母亲吕丽华是一位“白衣天使”,参与了抗击“非典”的战斗。如今66岁的她,已经退休,成为了村里一名抗击新冠病毒的党员志愿者。

17年前,女儿王欢还是一名高中生,那时,母亲就是她的榜样。如今已成为一名党员的她,回村报到参与执勤,与母亲携手勇斗新冠。

脱下白大褂,套上红袖标

吕丽华退休前在医院上班,工作中兢兢业业。她回忆称:“那时候一个人要干好几样工作,收费、抓药、打针全都负责。遇到小孩儿时要把药片磨成粉,患者是老人时需要嘱咐好几遍用量。”

2003年“非典”,吕丽华战斗在一线:原北七家镇卫生院。她每天都拖着厚重的防护服,主要负责药房里的工作,夜里加班是家常便饭,回家休息成为“奢望”。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吕丽华积极报名,成为了村里的党员志愿者。她负责在村口执勤:测量体温、查出入证、登记来访者信息。“之前很多年都在外面上班,现在回到村里了,我就想着为街里街坊做点贡献。而且,我又是党员,应该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吕丽华说。

吕丽华(右三)在村口执勤

在疫情初期防护物资紧缺的情况下,吕丽华主动向村委会捐赠了500多副手套、20多瓶免水洗消毒液。“在家干活时戴手套早就成为了我的职业习惯,家里储备了不少医用手套和消毒液等物资,这回终于派上用场了。”她说:“我当时也没想别的,既然家里有就拿出来,大伙儿一起用避免感染。”

吕丽华(左)捐赠手套

“非典”和新冠两次经历,让吕丽华感慨颇深:“这一次我有了抗击疫情的经验,村里或镇里有一例都很可怕,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很强。这根弦我始终紧绷着,也告诉自己必须参与防控工作,我深知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照顾家人、坚守岗位,从冬走到夏

退休后,吕丽华担起了照顾家人的重担,先是送走了年迈的婆婆,爱人又患上了糖尿病复发病,活动十分不便。于是在几年前,一家人从楼房搬回到曹碾村的平房。她每周2、4、6都要带着爱人去医院做透析治疗。

作为妻子,爱人是她的责任,但是作为一名党员,坚守执勤岗位也是她必须履行的职责!

无论刮风下雪,还是阳光暴晒,吕丽华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

尽管自己的身体也有着病痛,“老寒腿”时常发作,但她都咬牙坚持,“村口是疫情防线第一战场,我这点病痛不算什么,坚持一下没问题,决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站好每一班岗是我的责任。”

吕丽华(左二)坚守岗位

虽然吕丽华尽量错开每周陪爱人去医院的时间,但有时村里实在排不开,就让闺女先拉着爸爸去医院,等她执勤结束再匆匆赶过去照顾。这段时间,她没有因为家人耽误过一次执勤工作。

每次上岗执勤前,吕丽华会把水和水果放到床头,叮嘱爱人有急事打电话。她的爱人也是一名党员,对于吕丽华的“新工作”很支持。吕丽华有时晚上快7点才到家,一家人的吃饭时间也就晚了,但她觉着这些牺牲不值得一提,“镇里的领导和包村工作队人员每天都下村指导,村干部也不分昼夜地工作,跟他们比起来,我的付出根本不算什么。”

17年后,让我陪您一同上战场

17年前抗击“非典”时,王欢还是一名学生,她看着母亲加入到战斗中。如今,王欢已经成为了一名党员,也投入到了疫情防控工作中。

无论生活还是工作,吕丽华都是女儿的榜样。“妈妈从小就教育我,做人要有责任感,做任何事都要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王欢说:“妈妈对家里的付出,我都看在眼里,她不爱老讲大道理,但实际行动对我的影响很大。”

这一次,吕丽华先积极加入到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而作为在职回村报到的党员,王欢也主动报名参加了“周末我上岗”活动。“我的党龄虽然只有3年,但也要高标准严要求自己,证明我是一名合格的党员,可以肩负起这份责任。”王欢说。

执勤中的王欢(中)

每周上完5天班后,王欢周末来到村口执勤。而且,工作单位有时要求下沉到其他社区,她就早晨或晚上在村里上岗。也就是说,王欢在疫情期间基本上没有休息,严寒酷暑都坚守在一线。

女儿每次出门前,吕丽华都要唠叨几句:“和你一起值班的街坊中有岁数大的,他们眼神不好,你一定要抢着干,登记工作尽量你来做。年轻人不要耍滑头,对待工作要认真负责。”

早晨和晚上人流量大,是每天最忙碌的时候,村民们对于王欢的工作态度都看在眼里,“她执勤时从来都不闲着,手里老有活儿,还帮我们干。”

王欢做登记工作

“平凡的人做了不平凡的事,她们感染了其他党员和村民。吕阿姨克服了家庭困难,按时按点完成执勤工作。王欢在工作之余,还能参加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很难得。”曹碾村党支部成员对母女俩评价道:“她们是全村率先捐赠物资的村民,而且来来回回捐了3次。其实不仅疫情防控工作,垃圾分类和村里组织的各项活动,她们也都积极参加。”

吕丽华和王欢确实都是平凡的普通人,但伟大不正是出于平凡,自新冠疫情暴发,正是这千千万万的普通人,用平凡的身躯筑起了一层层坚固的堡垒,才让防控始终跑在疫情前面,为战疫大局持续趋稳向好奠定了基础。

吕丽华(右三)、王欢(右四)和其他防疫工作人员

文/北青社区报 茹鑫

编辑/张迪

相关阅读
昌平|丸药匠心 40年练就一手“绝活”
北青社区报昌平版 2021-12-31
我的巅峰,由我超越——冬奥与吉列一同见证“个人最佳”
北京青年周刊 2021-11-04
青海西宁抗疫“彩色”逆行者:有你心更安
中国新闻网 2021-11-03
昌平|受伤不下“疫”线的小汤山“于大叔”
北青社区报昌平版 2021-10-27
昌平|宝妈在 萌娃在 “马叔”在……疫情防控 他们都在!
北青社区报昌平版 2021-08-12
跨省升任副省长一年后 他进京履新
北京头条政知圈 2021-07-01
跨省升任副省长一年后,他进京履新
政知见 2021-07-01
昌平|扎根小汤山15年 他还是曾经那个少年
北青社区报昌平版 2021-05-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