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复工 | 武汉家政公司老板王俊翔:哪怕一个人也要去店里坐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5-04 20:45

家政行业,可以说是武汉抗疫期间的一扇窗口,它连接着千家万户,而且照顾的往往是新冠肺炎侵袭面前最脆弱的老弱病残群体。

在武汉疫情初步取得胜利后,我于4月25日面对面采访了武汉勤快家政的创始人王俊翔,倾听了他的抗疫经历和复工故事。非常时期,我们保持着1.5米远的社交距离,戴着口罩聊天。

勤快家政在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步行街旁的一个老小区内,附近中央驻鄂和省直机关单位林立。小区里住着不少老人,连小区门口拿着体温枪和健康扫码牌的值班员都年龄偏大。王俊翔告诉我,在这里值班的都是社区下沉在职干部。

回想刚得知武汉封城消息时的心情,王俊翔用了“震惊”两个字。一个千万人口的大都市被封,这在历史上都不多见。而且,完全不知道因此要封多久?王俊翔本能地想到,那些服务过的老人们都怎么办?那些原来准备春节在家呆几天就返回武汉的家政护理员又怎么办?

封城后的那些日子里,每天早上起来,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拿着手机高效协调各种工作事宜。

有一个八十多岁老人的女儿,本来准备回家过春节时,临时照顾一下父亲,不料却和父亲一起被困在武汉家中。老人天天看电视里滚动播出的疫情消息,看多了,老人难免焦燥不安;再加上又担心在另外一个地方的其他家人的安危,照顾了父亲一段时间后,女儿心理崩溃了。她打电话给王俊翔:“能找到一个保姆来顶替我一段时间吗?我加两倍甚至三倍的工资也可以。”

有些老人,很担心自己会感染上新冠肺炎;也有些空巢老人,因为封城,生活瞬间陷入各种不便。因此,他们将王俊翔当成可以倾诉和求援的对象,会聊微信的就在微信上找他诉说,不会聊微信的,就打电话过来倾诉。

那段时间,王俊翔没有办法派保姆过去照顾老人们,他就把那些需要照顾的老人的名单发给社区志愿者们,叮嘱他们哪些老人有什么特殊的情况,需要给予特殊的照顾等。

他还需要给处于恐慌和焦虑不安中的老人们当心理医生,替他们疏导情绪,做心理减压。总之,虽然禁足在家里,但从早到晚像个救火队长一样,需要协调各种突发状况。

疫情期间,王俊翔利用线上教学的方式,梳理出了一个家政规范的标准护理手册。很多家政工文化程度不高,他担心他们看不懂纯文字版的护理手册,所以专门做了一个图文版,用卡通漫画等形式生动地讲解家政护理流程。

在他看来,暂时的艰难和挫折,正好可以用来苦练内功,这样一旦疫情形势好转,就可以精锐出击,抢占市场先机。

武汉解封复工后,因为各种原因,勤快家政真正能复工的员工并不多,只有30%还不到。虽然业务没有完全恢复,店里也没有平时的人来人往,但王俊翔只要有时间,哪怕一个人也要去店里坐坐,他认为这种存在感会给员工和客户带来信心。

尽管武汉的新增新冠肺炎病例连续一个多月为零,但经历过这次疫情的冲击,许多人还是有心理阴影。比如需要上门服务的有新冠肺炎康复者,遇到这样的客户,被派去服务的家政工一般有两种心态:一种是无所谓,既然医院通知老人可以出院,政府花这么大代价将他们治好了,那一定是足够安全了。再说,那些老人也不容易,这时候需要保姆照顾,将心比心,岂有临阵逃脱之理?

另一种是心理有阴影,害怕被感染,坚决不去。碰到员工有这样的心理,王俊翔也不强迫,只是会将非常时期的非常故事讲述给她们听:在武汉最艰难的时期,全国四万多医护人员逆行到武汉,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人;无数白衣天使们由于长时间佩戴医用口罩和护目镜,脸颊被勒出了一道道印痕;那段时间,家住武汉二环的朋友从阳台上看出去,一辆辆闪着蓝灯的救护车不断驶向雷神山医院……

听到这些,有些家政工会若有所思,最后告诉他说:“王总,我去。”

做好了家政工的思想工作,有些雇主们的思想工作同样要做。解封后的武汉,许多雇主一方面迫切需要家政工上门照料,另一方面也担心家政工从外地返回,一路上会不会有感染风险?

面对雇主的这些顾虑,王俊翔的方法也很简单:只要雇主提出点对点去外地将家政工接回家中,他一定全力配合。而且,雇主提出要对保姆做核酸检测等才能上岗,他也全力支持。

在王俊翔看来,家政护理这个行业,不像餐饮等人员聚集性行业,只要家政工点对点地安全到达雇主家里,就会处于一个较封闭的环境。而且,一般能请得起保姆的武汉人家,雇主房间和保姆房都是独立分开的,这样更可以大大降低感染风险。

王俊翔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家政行业联结着千家万户,通过这一行业,他亲身感受到了许多武汉普通家庭在疫情期间所遭受的冲击,以及疫情后重建生活的努力。有一些老人,一辈子辛苦奋斗,把子女养大后,最骄傲的事情可能就是将子女送到国外留学、工作,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却让多少家庭被迫分隔两地。比如有一个他曾经服务的客户,在国外的孩子利用圣诞假期回国看望父母,却又不得不在春节前回去工作。新冠疫情发生后,正如网络段子所说“中国打上半场,国外打下半场”——先是孩子担心独自留在国内的父母,接着又是国内父母牵挂国外的孩子。王俊翔不由感叹,那种亲人间不能在最艰难时刻厮守在一起的揪心感,将会长久地在他们生活中留下遗撼。

“疫情结束后可能很多父母会琢磨,当初千方百计将孩子送到国外的决定,是否一定是对的?就像此次疫情期间,为滞留国外的小留学生无比揪心的中国父母们一样,他们一定会重新思考:比起成功、名利、金钱等,亲人间的陪伴和爱是不是更重要?”

王俊翔回忆,疫情期间武汉老百姓说得最多的话题就是政府这次花了不少钱,“我们老百姓哪里搞得起核酸检测、急救呼吸机,还有社区提供的爱心菜帮助,要是没有党和政府以及各级职能部门不计代价的救助,我们老百姓就完了。”王俊翔相信,大疫之后武汉人一定会更加珍惜共产党领导下的和谐环境,会更加重视健康,也会倍加珍爱亲情与家庭。

疫情总会过去,生活终将恢复到平常的状态。2020年的这个春天,对于王俊翔和他服务的老人们来说,都同样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现在,大武汉涅槃重生,生活恢复正常后,王俊翔最渴望的就是像以前那样忙碌起来——一个充满烟火气、社区里人来人往的武汉,那才是它本来的样子。

文/曾小亮

约稿编辑/肖榕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家政服务进入“过年爆单模式” 价格高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法治日报 2025-01-28
北青快评|4个月换5个育儿嫂,家政服务最缺什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1
潮流|收纳整理成新热门家政服务种类拓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4
月嫂育儿嫂供不应求 “95后”开始拥抱家政行业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4-01
家政服务员在工作中受伤,责任应由谁来担?
工人日报 2024-03-29
把保姆培养成大学生 上海首批家政学专业本科生毕业
中国青年报 2023-07-20
把保姆培养成大学生 上海首批家政学本科生毕业
中国青年报 2023-07-20
北青快评 | 家政公司虚假宣传被立案调查是一堂普法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