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需要”不应成为吸烟镜头的借口
光明日报 2020-02-06 07:32

如果你搜索“电影”和“吸烟”等关键词,《电影里那些经典的吸烟镜头,你都看过吗?》《电影中抽烟镜头,最帅的他终生难忘!》等标题的内容会出现在搜索结果的最前列。如果你打开时下流行的短视频平台,含有抽烟镜头的视频更是比比皆是,其中不乏一些爆款内容。在当红网络小说《全职高手》被改编成电视剧后,由于编剧删除了男主角叶修酷爱抽烟的个人嗜好,竟引发不少原著粉丝大呼遗憾,“总觉得少了些什么,看起来很不习惯”。

错误的观念作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一些人的观念中,抽烟似乎成为了经典影视场景和人物塑造中“不可或缺”的经典元素。有人认为,吸烟镜头是“艺术需要”,是“来源于生活本真”;甚至还有人认为,“角色不吸烟,坐在那里干什么?舔棒棒糖吗?”

大量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影视作品中吸烟镜头是诱导青少年吸烟的重要因素。如有学者在针对北美地区6522名10至14岁青少年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曾经观看过含有吸烟场景的电影是诱导他们尝试首次吸烟的重要独立关键因素;另有学者通过对6252名青少年的问卷研究显示,影视明星在屏幕内外的抽烟行为都会诱发青少年的模仿行为。影视内容往往通过叙事情节和场景画面,渲染烟草与爱情、友情、亲情之间的关系,传播烟草信息,美化吸烟行为,提升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于烟草品牌的认同度,从而达到心理说服的目的。

在全世界范围内,影视内容“控烟”已经成为影视内容行业的共识。为了避免误导年轻受众人群过早接触烟草,全球视频流媒体网站奈飞近期发布了更加严格的“控烟准则”,宣称吸烟镜头只会出现在历史意义的镜头中,或者是用于艺术性的创作中,去帮助构建角色性格,并尽量减少没有必要的吸烟镜头。在奈飞之前,好莱坞电影制片厂早就禁止了大部分的荧幕吸烟,如第一家采用控烟政策的华纳兄弟公司就要求努力减少或消除任何戏剧故事片中对吸烟和烟草产品、品牌的描述,除非来自于非虚构的事实性因素或实际历史人物的已知习惯。当《至暗时刻》这样的历史人物传记片上映时,即便丘吉尔作为雪茄重度烟民的人物特征是历史史实,片尾也出现了免责声明称“本篇出现的抽雪茄镜头是基于艺术考虑,无意鼓励烟草消费。吸烟和吸二手烟都存在巨大的健康风险。”但高频吸烟镜头还是惹来不少争议。

让人遗憾的是,目前在我国,影视作品中对吸烟行为的呈现仍较为普遍,影视行业尚未形成普遍性的“控烟”乃至“禁烟”共识。根据中国控制吸烟协会的统计数据表明,和十年前相比,尽管在镜头的个数、时长方面有所下降,但我国的影视剧内容中吸烟镜头比例依然高达86.7%。中国控制吸烟协会甚至专门打造了一款特殊的奖项——脏烟灰缸奖,专门用来“表彰”有过多吸烟镜头的影视作品,曾经“荣幸”获得该奖的影视剧不乏诸多叫好又叫座的大片,如电影《老炮儿》《我不是药神》《邪不压正》等。

在这种背景下,让青少年远离烟草和电子烟是控烟的关键。根据国家卫健委官网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一半以上的吸烟者在20岁以前就开始吸烟。烟草营销早已渗透至互联网社交平台,影响青少年群体。而在零零后成为影视行业新的主流受众后,如何在内容创作和传播过程中传达正确的健康观念,特别是树立青少年“吸烟有害健康”的观念,是决定我国未来控烟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近日,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控烟工作的通知》,《通知》强调,电影电视剧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影视剧吸烟镜头的审查,严格控制电影电视剧吸烟镜头,最大限度地降低影视明星吸烟镜头对青少年的影响。对于有过度展示吸烟镜头的影视剧,不得纳入各种评优活动。此次新版《通知》的规定要求相较2011年广电总局发布的《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严格控制电影、电视剧中吸烟镜头的通知》来说,是更为严格的升级。《通知》的出台,对我国“控烟”事业无疑是一大利好,特别是针对青少年人群在接触从“大屏”到“小屏”的影视文艺内容时,确保其能够树立正确的健康价值理念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更需要我国影视行业和社会公众破除“因艺术需要而抽烟”的迷思,推动我国社会形成更加普遍的“控烟”共识。

文/周逵(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广电智库专家)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贺梦禹

最新评论
艺术圈
0
这个观点好,很多影视都在教唆吸烟。
02-06 22:18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