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俊是甘肃陇南市西和县卢河乡草川村的一位电商青年,原本在上海打工的他于2014年返回家乡,开办了村里第一家网店,专门销售当地的优质中药材。
“当时我们的半夏等中药材产品卖得特别好,好几次都卖断货了。”王喜俊说,他还以高于市场的价格从老乡手中收购中药材,在网上统一销售,带动了当地药农脱贫致富,也拉动了村里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陇南地处巴蜀咽喉,境内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过去限于交通、通讯等因素,该市多个县区属秦巴山地国家级集中连片贫困区,当地农民或依靠种庄稼获取微薄收入,或外出务工,整体存在“富饶的贫困”“抱着金饭碗讨饭吃”的尴尬。
2013年,陇南初步在全市铺开互联网,用电子商务助推精准扶贫,并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扶持“第一代”网农尝到了靠卖网货增收的甜头,化解以上窘境。
这几年间,陇南打造、培育了示范网店981家、年销千万电商企业69家,年销百万电商企业739家。此外,还建成各类网货供应平台94个、物流快递企业296家、快递网点1618个。
借助飞速发展的电商,依托种类丰富的中药材资源,陇南致力将中药材产业培育成农民增收的“铁杆庄稼”。目前,陇南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8.1万亩,通过线上线下销售,产值达到21.56亿元,药农人均纯收入近1663.4元。
该市宕昌县哈达铺药农王强原来本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当地电商专干的帮助下成立网店后,他家的黄芪、党参、当归等中药材根本“不愁销”,他也借此发家致富买了摩托车,盖起了新楼房。然而这两年王强发现,药农一拥而上都做线上生意,顾客变得挑剔,“中药材不如以前好卖了”。
为破解以上这种现象,22至26日在陇南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陇南分会暨电商助推陇南中医药产业发展论坛”上,不少专家学者建议陇南药农做特色中药材产品错位竞争,差异化创新发展,打造“小而美”,而不是再投入到众人之列。
文/闫姣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