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与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发布一批无障碍和适老化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集中展现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施行两周年以来检察机关开展无障碍和适老化检察公益诉讼的主要成果,指导各级检察机关、民政部门和残联组织等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协同共治,不断凝聚公益保护合力。
此次最高检与民政部、中国残联联合发布无障碍和适老化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有哪些特别的考虑?
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负责人介绍,今年9月是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施行两周年,最高检与民政部、中国残联联合发布一批无障碍和适老化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主要有以下考虑: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重要指示精神,集中展现检察机关开展无障碍和适老化检察公益诉讼的工作成果。2023年9月1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施行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围绕无障碍设施建设、信息交流、社会服务等重点监督领域,不断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与适老化改造的衔接协同,共办理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公益诉讼案件6000余件,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切实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特定群体权益,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二是指导各级检察机关、民政部门和残联等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协同共治,统筹推进无障碍和适老化相关工作,共同抓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等法律法规的落地落实。2021年至2023年期间,最高检联合中国残联、住建部等部门连续发布三批无障碍环境建设或残疾人权益保障典型案例,为指导各方协力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最高检作为全国老龄委的新增成员单位,今年专门下发工作提示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因地制宜办理一批老年人权益保障公益诉讼案件。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主动加强与民政部老龄工作司、社会事务司等相关司局的沟通联络,在专题调研、专题会议等方面深化协同协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三是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引领示范作用,不断凝聚公益保护合力。推动无障碍和适老化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相关职能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参与。希望通过此次典型案例发布,进一步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实现无障碍环境建设更高质量、更富内涵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让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孟亚旭
编辑/马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