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2025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以下简称“法考”)正式开考。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良乡校区考点,一场特殊的考试保障温暖上演——北京市残疾人服务示范中心汇爱助残志愿者曹璐,凭借9年专业助残经验,全程协助全盲考生王先生完成客观题考试。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不仅是北京市司法局法律职业资格管理处、北京市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中心首次在“法考”中为全盲考生配备专业志愿者,更是北京多方力量携手保障残障考生“应考尽考”、共享公平考试服务的一次生动实践。
考试当天清晨7点,曹璐便提前抵达考点。作为本次“法考”的专业志愿者,她第一时间与北京市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中心工作人员共同勘察路线,最终选定一条平坦的柏油马路作为盲人考生王先生进入考场专属路径;同时,她还特意提醒工作人员提前打开考场走廊的防火门,以便考生无障碍通行。
助盲志愿者曹璐(右一)与北京市司法局相关工作人员引导全盲考生王先生进入考场
上午8点,曹璐与北京市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中心的工作人员在考点门口顺利接到王先生。据了解,王先生是北京一所高校法律专业的在读硕士研究生,当得知曹璐具备专业的盲人定向行走技能后,他倍感安心。
本次“法考”客观题考试采用计算机作答,为保障王先生顺利应试,北京市司法局相关部门提前为王先生制定了细致保障方案:不仅安排了距离其居住地较近的独立考场,还配备了盲人语音读屏软件;在长达6个小时的考试中,曹璐全程协助王先生听题,并在语音读屏出现误差时准确复述题目内容;待王先生确定答案后,志愿者与工作人员一同协助他在电脑上完成选项提交。
助盲志愿者曹璐(左二)与北京市司法局相关工作人员协助全盲考生王先生进行机考
“法考本身就极具挑战性,对于全盲考生而言更是难上加难。王先生全程依靠听觉作答,还要记忆大量数据信息,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00道题目,其坚韧令人敬佩。”曹璐在考试结束后感慨道。顺利完成全部答题的王先生也难掩激动:“此前参加英语四六级、研究生考试时,我往往无法完成所有题目,只能靠准确率过关。而这次在大家的帮助下,我难得答完全部试题,特别有成就感。”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北京市残疾人服务示范中心目前已汇聚12支助残志愿服务团队,志愿者人数达480人,累计服务残疾人超1.8万人次,还先后获评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北京志愿服务基地。此次合作的促成,源于今年8月,北京市司法局法律职业资格管理处、北京市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中心工作人员主动赴示范中心寻求支持,双方最终达成合作意向,共同为残障考生参加2025年“法考”保驾护航。经过严格筛选,曾担任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助残志愿者培训讲师、拥有9年专业经验的曹璐,被示范中心推荐成为本次专业助盲志愿者。
北京市司法局法律职业资格管理处、北京市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中心和北京市残疾人服务示范中心相关负责人均表示,此次保障全盲考生参加“法考”的实践,对全社会具有示范效应,能为未来残障人士参与更多社会考试提供宝贵经验。接下来,北京市司法局与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将进一步深化合作,持续优化残障人士考试保障机制,鼓励更多残障人士勇敢追逐梦想,与健全人共享出彩人生。
通讯员 王亚男
供图/北京市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中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薇
编辑/胡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