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20:00,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将推出大型季播节目《城市风华录》上海篇。本期节目由总台主持人撒贝宁、王嘉宁,与同济大学教授诸大建、演员郑恺一同组成“风华团”,带你踏上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节目将以“潮”为主线,通过骑行的方式,从海派潮音、民生暖潮、澎湃商潮、创新智潮等多角度,看上海如何在历史的图景上绣出现代的繁花,在潮涌东方的壮阔中,书写属于人民的城市传奇。
在顶流打卡地豫园、张园 体验最地道的海派生活
海派文化,指的是以近代上海开埠以后的城市发展为时代背景,在江南文化的基础上,通过近代中西文明碰撞融合,形成的开放创新、多元包容的现代都市文化。要想感受江南文化的魅力,豫园,是一定要去的。
一杯好茶,一口葱油饼,当你穿梭在豫园的九曲回廊旁,青石板路的缝隙里仿佛还能听见百年前的叫卖声。这座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的园林,如今仍是上海最热闹的所在——日均客流量高达10万人次。它是上海老城厢最具代表性的地标建筑之一,既有来湖心亭喝早茶的老街坊,也有穿着汉服打卡的年轻人,“吃讲茶”的传统还在延续,只是茶桌旁多了外国游客与年轻人的身影,这里成为当下最时尚的打卡地。
骑行拐进张园的石库门弄堂,百年的时光在这里折叠。这里曾经是近代上海最大的市民公共活动场所之一,如今的张园不仅是历史建筑群,还是上海消费、艺术展览、文化体验的核心地标之一。这里也见证了沪上多个“第一”,是当时新鲜事物的亮相地,比如中国首个商业户外电灯点亮、首个自行车赛举办、首个室外照相馆开业和中国邮政首枚纪念邮戳发行等都曾在这里轮番登场,大半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精华也浓缩其中,成为近现代上海潮流与创新的见证者。
曾经的“海上第一名园”,如今成为很多国际品牌的“全球新品首发地”。自2022年底张园西区率先揭幕以来,这里累计入驻40余个国际品牌,联动知名品牌举办260余场首发、首秀、首展等高品质活动,涵盖文商旅体等多领域,日均客流高峰时达到9.2万人次,221平方米的保税仓里,国际大牌新品正有序开展保税展示交易。张园东区的“华严里”通过432台步履式移位机器人,让超大石库门建筑群在地上平稳行走,正是为了拓展张园地下生长的更多空间,同时保护好这些百年建筑。
在亚洲最大温室花园感受上海人的chill生活
走进上海世博文化公园的温室花园,仿佛掉进了童话的世界:3个足球场大的空间里,猴面包树、沙漠玫瑰、弥勒异木棉等全球珍稀花草肆意生长。最让人惊喜的是“花座球属仙人球”,这个自带喜感的小家伙成了市民争相拍照的明星,其周边文创更是抢手货。
作为亚洲最大的温室花园,这里地上总占地面积有2.2万平方米,是集历史、自然、科技于一体的生态综合体。温室花园分为三大主题空间,囊括了沙漠、雨林、峡谷不同风光,汇集了全球五大洲3000余种植物。通过沉浸式游览,游客们可以感受从植物到“博物+文化”的延展。
“量子城市”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
上海,正在生长出一座“量子城市”——它并非物理意义上的量子,而是基于空间智能创新构建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借用量子纠缠的概念,这座城市的现实与虚拟正实现深度联动,让治理更智能,让生活更鲜活。
70多年间,曹杨新村从1000多户发展为4万余户,常住人口约10万的市中心社区,其中近4万老年人的养老助老需求迫切,也面临智慧城市进程中的“数字鸿沟”问题。如今,在这个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一部手机就能玩转生活:老人用“美好生活掌中宝”提议社区食堂上新老上海美食,宝妈在线预约宝宝屋的托育名额,居民们还能在手机上便捷挂号、查看当日菜价等,科技让社区的资源调配像钟表一样精准。
从“一老一小”的需求出发,科技在这里是便捷生活的助力器。
从东方明珠到陆家嘴“三件套”
一边是百年历史的外滩,一边是摩天大楼林立的陆家嘴,作为沪上顶流打卡地之一的白玉兰观景台——这座由直升机停机坪打造的“天空舞台”,给“风华团”一个全新打开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的视角。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海关大楼、和平饭店、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从陆家嘴“三件套”到万国建筑博览群,每个大楼背后都有很多故事,藏着上海城市发展的密码,过去与现在在此对话。19世纪中后期起,外滩成为上海核心,外资与华资银行聚集,各国建筑师在此留下50余幢风格各异的建筑,经多次重建,见证上海远东金融中心崛起。
上海的最高点在哪?陆家嘴的天际线,是浦东开发开放的立体史诗。从24米消防瞭望塔,到468米东方明珠奠基起步、420.5米金茂大厦矗立金融骨架、492米环球金融中心加速全球化,再到632米上海中心大厦登顶世界高度,600余米的攀升,勾勒出世界级金融中心的崛起轨迹。
如今的陆家嘴,以“四高”续写传奇:4.7万企业、50万从业者在此汇聚,8000余家金融机构扎根,6643亿元区域GDP与50多个“全国第一”,见证这片土地从农田到全球资本高地的蜕变,成就震撼世界的浦东奇迹。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刘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