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怀柔法院搭建多元解纷平台 今年1至8月先行调解成功率23.87%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9-11 14:03

建立覆盖“一街五镇”的“柔·和”解纷工作站,实现纠纷化解“就近办”。联合区司法局深化区域联动,在全区16个镇乡街道建立“同心圆”人民调解工作室,并在龙山街道率先试点“同心共治”联动解纷机制……9月11日,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法院召开“同心共治 柔和解纷”多元调解工作机制暨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介绍该院在调解纠纷方面的创新机制与做法。今年1至8月,怀柔法院先行调解成功率23.87%,排名始终位于全市前列,先行调解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以“同心共治”搭建多元解纷平台 快速响应民生诉求

怀柔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孙吉旭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怀柔法院严格践行“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法院裁判兜底”的工作思路,以“同心共治”搭建多元解纷平台,将司法服务主动融入基层治理前端,快速响应民生诉求,将潜在社会稳定风险快速化解于萌芽状态。

怀柔法院摒弃单打独斗思维,建立覆盖“一街五镇”的“柔·和”解纷工作站,实现纠纷化解“就近办”。在此基础上,联合区司法局深化区域联动,在全区16个镇乡街道建立“同心圆”人民调解工作室。今年1-8月,怀柔法院先行调解成功率23.87%,排名始终位于全市前列。

怀柔法院立案庭庭长戎艳介绍,该院系统整合碎片化调解格局,通过统一收案、统一委托、统一管理的“三统一”工作机制,在院内首先实现了调解资源的初步整合与案件流转的规范化。今年上半年,人民调解员调解案件4040件,调成2230件,调解成功率达55.2%。

2025年,怀柔法院与龙山街道联合打造“同心共治 联动解纷”工作机制,开展社区治理类纠纷委托先行调解试点。通过法院、司法所、街道三方联动,明确职责分工、优化调解流程、强化专业指导,打造“预防—化解—诉讼”全链条闭环,源头防控能力显著增强。截止目前累计委托龙山街道调解案件1220件,反馈调解成功648件,调解成功率达53.11%,成为辖区基层精细化治理的有效示范。

创新“一站式”解纷机制 工作组90分钟化解农民工讨薪案

在新闻发布会上,怀柔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法官助理赵成杰发布四起典型案例,从不同维度展现“同心共治”的实践成效,其中一起为农民工讨薪案。

崔强(化名)等10名农民工为包工头黄志刚(化名)承包的工程提供劳务。工程结束后,黄志刚因资金周转困难向崔强等出具了欠条,并承诺支付劳务费,但到期后未履约。

经多次催要无果,崔强等人向属地“柔·和”解纷工作站求助。怀柔法院依托“12345”民生热线对接“12368”司法服务平台“双线互动”机制,收到工单后,迅速组建由法官和法官助理组成的调解工作组,启动“一站式”解纷响应程序,联合属地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多方力量火速赶赴现场展开调解。

工作组采用“调解员促和+法官释法”调解模式,精准核算欠薪明细,引导黄志刚提出可行方案,并现场指导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条款。为消除农民工对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效力的顾虑,工作组同步启动“调解-司法确认”直通机制。立案庭迅速开启“司法确认绿色通道”,15分钟内完成10份调解协议内容合法性审查,速裁法官当场出具司法确认裁定书赋予强制执行力。从案件立案到崔强等10名民工当场领取文书,全程仅耗时90分钟,实现“零成本、零对抗”。

赵成杰介绍,本案是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创立多元协同、“一站式”机制高效化解群体性纠纷的生动实践。“法官+人民调解员”这一解纷矩阵的组建,可以发挥法官和人民调解员的各自优势。既刚性保障农民工血汗钱,又柔性考量黄志刚经营能力。无缝衔接的“调解-司法确认”直通机制,实现了“零成本、零对抗”的效果,极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振杰
编辑/贺梦禹
校对/葛冬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