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擎轰鸣刺破晴空,一架白色PC-6飞机在高空打开舱门,伴随呼啸的气流,跳伞教练带着体验者纵身跃出。这不是电影镜头,而是重庆龙兴通用机场上空每当天气晴好时都会上演的真实场景。当自由落体的失重感裹挟着疾风擦过耳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以“向云端”的姿态,叩开情绪消费体验的新维度,让低空旅游成为时下炙手可热的生活符号。
据报道,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眼下低空旅游热度持续攀升,这是低空经济成长的一个缩影。而支撑低空旅游热的是需求端的“Z世代”“α世代”等年轻群体,同时与低空旅游业供给端破除专业壁垒、完善服务有关。可以说,低空旅游业与年轻群体是一种“绝配”,会带来无限可能性。
传统旅游业以提供地面游览服务为主。近年来出现的低空旅游,依托通用航空运输、通用航空器和低空飞行器,给游客带来不同的旅游体验,既能让游客从高空俯瞰大地,获得独特的视觉体验,也能通过自由落体带来的失重感,让身体有不一样的感受,还能带来新鲜、刺激、兴奋等情绪体验。将游览、运动、社交等多种功能融于一体,并带动酒店、餐饮、购物等发展。
早在2016年,国家相关部门就印发《关于做好通用航空示范推广有关工作的通知》,推出首批16个通航旅游试点项目。随后,15个“国家航空飞行营地示范单位”获得授牌。尤其是去年以来,“低空经济”快速走进公众视野,不仅写进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且各地动作频频,如北京等15城市联合共建低空经济生态圈等,低空旅游获得空前机遇。
以重庆为例,多个区县正依托自身优势,在低空旅游领域“加速奔跑”:有的提供多样化航线给游客带来多样化的选择和体验;有的提供低空俯瞰等特色旅游项目;龙兴通用机场推出城市空中跳伞、固定翼飞行体验等“低空+旅游”项目,以及航空器静态展、航空科普课程和实操体验等系列活动,激活“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这些将有力地引导低空旅游消费升级。
“Z世代”等年轻群体大多体验过传统旅游项目,对非传统游览项目充满好奇和期待。更重要的是,年轻人“不走寻常路”,喜欢刺激、尝鲜、突破,这与低空旅游中的跳伞等项目功能体验相吻合。有体验者表示,第一次跳伞带来的更多是放松解压、寻求自我突破的“独家记忆”。有家长认为这是孩子成长的“勋章”,也让其对“人生可能性”充满探索欲。
当低空旅游业与“Z世代”相遇,必然能“碰撞出火花”。“Z世代”通过体验各种低空旅游项目,身体、视野、情绪等方面的需求获得了极大满足。而低空旅游业相关服务供给方,既能获得一定的客流和收入,也能通过年轻人的体验引导中老年人群加入体验队伍。当然,从身体条件、消费需求等角度看,低空旅游消费者也是以年轻人为主。这将是一种长期的美好相遇。
低空旅游业能否做好安全保障,是公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低空旅游属于高风险旅游项目,无论是相关装备还是人员培训,或者现场操作,只有系好“安全带”,才有更多年轻人敢于体验低空旅游。比如一名滑翔伞爱好者在祁连山飞行时,被吸至海拔8598米后生还,就是安全警示。官方公布致人死亡事故的通用航空企业名单,2024年有3家,2025年上半年有5家。
总之,发展低空旅游经济,必须兜好安全底线。
文/海凝
编辑/胡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