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市分局举行2025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重点围绕2025年上半年北京市金融统计数据、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经理国库40周年、推进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等工作介绍政策落实情况和工作成效。据介绍,在支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积极推动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落地见效,会同北京证监局做好银企对接工作,截至6月末,已有41家上市企业申请使用股票回购贷款,授信金额超2500亿元。
据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信贷政策管理处副处长李媛介绍,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联合相关部门率先建立科技金融综合评估机制,统筹评估银行、保险、证券和基金等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创新成效,推动“股贷债保”联动,探索建立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模式。落实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加力推动银行机构对清单内企业和项目的“全覆盖”对接,截至2025年6月末,辖内银行发放相关贷款余额670亿元,包括向32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首贷,为60多个重点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多措并举推动北京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截至目前,北京地区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科创债券(不含央企)361亿元,居各省前列。
在绿色金融方面。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北京市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估方案》,优化激励约束机制,着力引导金融机构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指导金融机构围绕绿色贷款统计、碳普惠、碳核算、环境信息披露等加强工作研究和产品服务创新。截至6月末,北京市绿色贷款余额近2.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143亿元;支持北京市非金融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累计超9100亿元,年内发行超500亿元,均居全国前列。
在普惠金融方面,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上半年通过北京市银企对接系统,推动银行走访企业1.7万余次,覆盖企业1.2万户。创新打造线上“外贸金融产品超市”,发布外贸金融“拳头”产品25款,大力支持外贸类企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制定印发加大对农业新质生产力储备项目金融扶持的通知,加力支持重点农业项目主体。截至6月末,全市普惠小微贷款、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3.9%、9.6%,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创业担保贷款余额131.3亿元,在各城市中位居首位,同比增长51.2%。
在养老、消费和数字金融方面,今年5月,人民银行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我们积极推动该项政策在北京落地,促进扩大服务消费供给、提振服务消费需求。当前辖内银行新发放符合政策支持的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贷款超80亿元,已申报再贷款超20亿元。指导金融机构有效应用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以下简称资金流信息平台),完善企业“信用画像”,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有力支持。目前,北京市已经有24家金融机构接入资金流信息平台,截至6月末,上述银行机构在资金流信息平台累计查询资金流信用信息超3万笔,依托资金流信用信息为近2万户企业发放贷款140亿元,其中信用贷款占比为30%。
下一步,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将继续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全力做好首都金融“五篇大文章”,与金融机构一道,为北京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深化“四个中心”功能建设、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更多力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朱开云
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