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一人稳安置 热饭新被暖民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29 08:20

北京平谷区是此轮北京强降雨的重点区域之一。7月27日11时至28日16时30分,平谷全区平均降水量149.5毫米,最大降水出现在玻璃台站,达263.1毫米,最大降水强度出现在梨树沟站,为79.4毫米/小时。截至昨日(7月28日)17时,平谷区已转移2783户6781人,涉及16个乡镇114个村。

目前平谷受灾地区情况如何?群众是否得到了妥善安置?昨日(7月28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赶赴此次受灾最严重区域之一镇罗营镇进行了实地探访。

专人值守村口桥头 提醒过往车辆注意安全

镇罗营镇位于平谷区北部,距城区90公里。昨日(7月28日),北青报记者一行驱车前往镇罗营镇。一路上经过的平原地区情况安好,不过随着持续深入,此次强降雨的痕迹变得明显起来。在胡熊路附近北青报记者看到,镇罗营石河河道内水流湍急,河道一侧已经被冲出一个大坑,有明显塌方痕迹。

值得一提的是,每经过一个村口或者大桥处,都能看到值守的村民,还有大喇叭不停地广播,提醒过往行人车辆注意安全。部分路口和大桥处拉起了警戒线,值守人员不断提醒过往车辆“前面断路,不能通行了”。进入镇罗营镇区域后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尽管白天降雨不大,但路面上积水不断,路边也有不少淤泥。

在关上村的村民转移点,近百位村民正在等待大巴车,他们将被统一转移到安全的临时安置点,待灾情平稳后再返回家里。“昨晚9点多我准备睡觉的时候还没咋下雨呢,半夜12点来钟就听到明显的雨声了,等到4点多钟雨更大了!”65岁的张景怡阿姨住在镇罗营镇清水湖村,她告诉北青报记者,由于自家位置偏高,院子里并没有进水。

与张阿姨同村的石艳云阿姨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由于她家靠近山下且临近路边,不仅院子里大量进水,倒伏的树木还砸坏了院墙。“我们一家子整晚上没敢合眼,一直在检查房子、院子的进水情况,也亏了一直保持警惕,才能及时将屋里的水清理出去,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

“我正休产假呢,本想着老家在山里更凉快,所以带两个月大的孩子回来避暑,没想到赶上了这场大雨。”在关上村转移点,一位正拿着奶瓶给孩子喂奶的妈妈告诉北青报记者,她来自清水湖村,全家人当天下午17时许到了转移点,因为赶时间没来得及带太多东西,只给孩子带了一些必需品,“什么都没有生命重要,其他都是次要的。”

村干部挨家挨户排查 确保不落下一人

“我们村全体撤离,村民基本都已经转运走了,现在正在收尾,看看还有没有没通知到的人。”在关上村路边,一名村干部正组织村民去转运点,北青报记者注意到,他说话时嗓子都有些沙哑了。据这名干部介绍,关上村常住人口约有1000人左右,村干部和网格员正在挨家挨户敲门排查,确保不落下一人。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从接到大雨预警以来,关上村的村干部和网格员白天入户做工作,晚上检查村里各项安全,一直都在连轴转,“群众的安全是最重要的。我们很多干部都已经两天两夜没合眼了,虽然很累,但看到老百姓都转移安置成功,大家也就放心了。”这名干部笑着说。

北青报记者从平谷区获悉,本轮强降雨以来,平谷全区各单位主要领导和值班人员均在岗值守,包村工作组入村入户,区级应急处置力量1361人随时待命。平谷区应急局森防大队分三队出动7车61人,赶赴镇罗营镇关上村、金海湖镇将军关村、黄松峪乡塔洼村进行人员转移工作。消防救援队伍11艘救援舟艇、270名救援人员在岗备勤。驻区部队205人、国家消防救援局机动支队60人已做好出动准备。80个山区村卫星电话全部进行了拨测,通信畅通。

同时,平谷区及时调拨救灾人力物资,调拨毛巾被、折叠床、救生圈等区级物资4250件(套),申请折叠床和毛巾被市级物资8000件(套),协调市级调配7艘冲锋舟、10台(套)大型排水设备支援镇罗营镇抢险救灾工作。

900余人转移到安置点 村民吃上热乎饭菜

昨日(7月28日)20时30分左右,北青报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马昌营镇的农业中关村学院华夏学校基地,这里是平谷区昨天(7月28日)凌晨启用的一处安置点,共有东、西两栋楼,一楼到三楼全部用来安置村民。在一楼大厅里,整齐码放着大量方便面和矿泉水,旁边还有不少盛满饭菜的饭盒。走进房间,两排单人床头尾相接分别靠在墙边,床上是厚实的绿色被褥。

6bt15_b.jpg

农业中关村学院华夏学校基地安置点已经安置了900余名受灾群众

此时,奔波了一天的村民们陆续开始洗漱,准备休息。“这儿条件挺好的,每人都有单独的床,挺舒服的。”关上村村民胡铁刚告诉北青报记者,昨天(7月28日)11时30分左右,网格员就来通知他们一家到转移点等待安置。他的哥哥腿脚不便,家中还有70岁的老母亲,“转移过程中,武警官兵和村干部都很照顾我们,上下车都有人帮忙抬轮椅。来到安置点后,我们一家五口被分到了同一间房里,全家人心里都特别感激。”

“终于能吃上口热乎的了,三菜一汤,味儿跟家里做的差不多,挺好的!”关上村村民郭彩霞告诉北青报记者,昨天16时许,她带着孩子和街坊一起住进了华夏学校基地安置点,饥肠辘辘的一行人很快就吃上了热乎乎的盒饭,“转移途中有很多年轻的战士帮着救灾、搬东西,他们也都还是孩子呢,真是太辛苦大家了!”郭彩霞感激地说。

6bt10_b.jpg

在关上村,抢险人员正在清理疏通道路

“咱这个安置点最大容量是1000人,目前已经陆续安置了关上村、大庙峪村的村民900余人。”镇罗营镇宣传科一级科员史晓筱介绍,华夏学校基地安置点的食物和水供应很充足,村民的基本生活都有保障,“安置点有很多老人,他们更习惯用热水,所以我们也提供了热水,尽可能地满足大家的不同需求。”

据了解,截至28日17时,本轮降雨中平谷区已转移2783户6781人,涉及16个乡镇114个村。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赵婷婷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魏彤
编辑/李涛

相关阅读
平谷两地有人员被困 消防员背着、抬着协助群众转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29
累计启用集中安置点40处!平谷区昨日转移群众8000余人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29
直击现场 | 延庆珍珠泉乡转山子村整村转移到安置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27
直击现场 | 密云区92名受灾群众入住石城镇安置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27
现场|平谷区启动防汛二级应急响应 全区1043户2204人被转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27
连夜冒雨出发 北京怀柔消防已在琉璃庙镇开辟出一处安置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27
北京平谷一日内连发两起“柴锅做饭”火灾 当事人均被依法处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4-17
西藏定日夜间温度将降至-17℃ 野江村伤者均送医 救援人员为300余名受灾群众搭帐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