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从2025年1月1日起,无论一孩、二孩、三孩,每孩每年发放育儿补贴3600元,至其年满3周岁。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一项全国性的重要民生政策,面向育儿家庭全国范围全面直接发放现金补贴,将助力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成本,预计每年惠及2000多万个婴幼儿家庭。
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人口问题,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作出逐步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决策。从提高生育保险报销比例、延长享受生育津贴时间,到延长女性生育假、产假,增设男性陪产假,再到具有生育友好温度的城市建设,近年来,我国在政策层面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涵盖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多个方面。此次出台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被认为是中国支持生育政策再发力。
当前,中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等明显的趋势性特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新的人口环境和条件。从世界范围看,低生育率是人类社会工业化、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可避免的过程,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经历的人口现象。当前,发达国家大都构建了生育支持服务体系,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从国际经验来看,生育支持服务体系构建得越早越完备,生育支持服务制度越健全,应对低生育率才能越主动,服务手段也才能越丰富,综合效果也相对明显。因此,倡导积极婚育观念,强化生育服务支持,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有助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持续的内需支撑和要素保障。
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是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任务之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建立生育补贴制度。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将发放育儿补贴作为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在不同层级探索实施育儿补贴相关政策,亟待国家层面出台政策予以规范、指导和统筹。此次方案的出台可谓正逢其时。
育儿补贴制度在缓解育龄家庭现实困境、稳定生育预期、改善人口结构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直达家庭的普惠性现金补贴,可以直接增加育儿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提高获得感,体现尊重生育价值、尊重婴幼儿照料劳动价值的政策导向。此外,这有利于加强家庭科学育儿指导,实现鼓励代际支持、减轻家庭养育负担、支持托育服务发展、提高儿童早期发展水平等多重目标。
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提振生育意愿,扭转生育率低迷局面,夯实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底盘基座不可能一蹴而就,引导年轻人树立科学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营造尊重婚育、尊重生育者的社会文化氛围,也不可能朝夕之间收获全功。方案要全面落地,需要坚持安全规范、简便易行,严格资格审核,规范发放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确保资金安全,切实把好事办好。缓解育儿焦虑,提高育儿幸福感,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个人、家庭、社会多方共同努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次出台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是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突破,将为后续出台相关生育支持政策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
文/索乙
编辑/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