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轨道交通站点新增8.7万平方米非机动车停放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18 17:13

今年以来,北京市交通委强化统筹协调、凝聚部门合力,持续改善轨道交通站点接驳环境,提升群众出行体验。7月18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截至6月底,累计完成接驳步行道修复18010平方米,站前广场修复30902平方米,新增非机动车停放面积87901平方米。其中,50个重点轨道站点接驳环境焕然一新,市民无论是骑行还是步行前往地铁站,都更加便捷。

据了解,轨道交通站点接驳优化提升工作是构建以轨道为骨干的“多网融合”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的具体举措。在轨道交通站点接驳优化提升工作中,各区凝聚合力、共建共治,围绕50个重点轨道站点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通过一系列针对性举措持续提升接驳服务水平。

针对不同站点的客流特点,市交通部门推出个性化接驳方案。在魏公村、西北旺、学院桥等地铁站,通过增设“地铁魏公村站”“学院桥站”等公交站位,实现50米范围内的便捷公交接驳。在运营调度上,根据早晚高峰和平峰时段的客流差异,对专17路、专29路等6条线路采取区间车折返运营模式,灵活匹配乘客出行需求。

此外,新开C124路(地铁朱辛庄站环线,线长9.1公里)、专160路(全长约3公里,服务嘉会湖站周边小区)、专30路(方便东窑村、金盏地区接驳东坝北站)等线路,进一步织密了轨道站点与周边社区、园区的连接网络。

各区结合站点实际创新破题,涌现出一批特色案例。海淀区西钓鱼台站采用“空中分流+地面停放”模式和“桥-站-路”一体化空间复用策略,通过增设一处架空栈桥实现上下行客流分离,同时利用栈桥桥下空间新增40个非机动车车位;莲花桥站B口依托“街镇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协调京都信苑饭店将5个停车位改造为人行步道并施划非机动车停放区,早晚高峰安排专人引导;大兴区德茂站则在符合技术标准的前提下挪移盲道,既增加停车空间,又修复无障碍设施,破解了非机动车占压盲道的问题。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袁艺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50个重点轨道站点提升接驳环境
北京青年报 2025-07-21
记者直击|北京交管在161处重点路口 对非机动车交通违法严格纠正处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18
视点|北京治理非机动车不文明行为 半天80余市民被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11
焦点畅谈 | 以绣花功夫推动非机动车秩序治理提质增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6-17
今年,海淀区将发生这些变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3-11
2021年至今广州非机动车道里程增加144% “一路一策”让“电鸡”行得舒心
广州日报 2025-01-06
昌平丨理规划非机动车停车区,高效“解围”沙河地铁站
北青社区报 2024-11-18
昌平丨非机动车“归位” ,北七家镇破解非机动车停放难题
北青社区报 2024-11-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