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两财经 | 锂电池频频引发飞机火灾 充电宝不准放机舱行李架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2-10 09:49

今年1月28日,韩国釜山航空客机BX391号航班在准备起飞时,飞机左后侧行李架冒烟后发生火灾。初步调查结果显示,火灾为乘客放在行李中的“充电宝”过热引发,这次事故再度引发人们对锂电池、充电宝的担忧。事实上,近年来,因锂电池、充电宝等引起飞机火灾事故频发,给航司和民航安全监管方带来不少挑战。已有航司出新规,不准将充电宝放在机舱行李架上。

锂电池又引发飞机火灾

当地时间1月28日,韩国釜山金海国际机场韩国釜山航空客机BX391原计划飞往中国香港。在准备起飞时,飞机左后侧行李架冒烟后发生火灾。火势首先从飞机尾部发生,随后快速蔓延至整个机体。尽管机组人员反应迅速,机上包含乘客和机组人员在内的176人全部通过飞机充气滑梯紧急疏散。疏散过程中,机上有7人因在逃离过程中吸入烟雾等受轻伤,已被转移至邻近医院接受救治。火灾导致飞机几乎被烧毁。

上周,韩国釜山航空宣布,将不再允许乘客将“充电宝”放在机舱行李架上,但可以随身携带, 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因锂电池过热引起的烟雾或险情。该规定于2025年2月7日开始在部分航线上实施,然后扩大到所有航线的航班。

新规要求,乘客在登机时,所有含有“充电宝”的随身行李将接受检查,若发现移动电源被错误放置于行李箱内,工作人员将对其进行标记,并要求乘客将充电宝取出,必须随身携带。

釜山航空表示,这一新规的出台是因为近来充电宝过热现象频发,尤其是锂电池相关设备的风险增加。

锂电池火灾事故频发

事实上,因锂电池、充电宝引发飞机火情的事件近年来国内外一直频发。

2024年11月30日,四川航空的一架成都飞往厦门的3U8925航班起飞后,客舱旅客随身携带的充电宝出现烟雾,乘务组、安保组迅速响应、有效控制,未进一步影响到客舱设施设备安全及客舱秩序。为保证飞行安全,机组按程序处置,果断决策,飞机于18:38就近安全备降桂林,完成相关安全确认工作后再次起飞,于当晚21:29将旅客送抵厦门。

2023年1月10日,酷航空客A320执飞的TR993航班上一名乘客携带的充电宝发热突然起火燃烧,机组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处置,乘客和机组人员共189人从飞机撤离。当时也是飞机在跑道上滑行准备起飞时,乘客通知机组人员机上出现火情。一名事件目击者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这段视频显示,空乘人员在充满烟雾的机舱内扑灭了火焰。

2019年9月4日,东航MU2809南京到厦门航班在南京禄口机场起飞。飞机起飞后, 因一名旅客携带的充电宝起火冒烟并触发货舱烟雾警告,乘务组按程序处置将火扑灭。从多位网友发的图文可以看到,座位一侧被熏黑,事发时空姐正在分发餐点,见此情形立即用矿泉水将火扑灭。 整个过程中,并无人员伤亡。机场安检部门经过调查发现,旅客所携带的充电宝额定容量40.7WH,符合旅客乘机携带锂电池的相关规定,机场安检对该旅客的安全检查均符合局方规章要求。

2018年2月25日,中国南方航空CZ3539(广州-上海虹桥,机型B77W)航班在登机过程中,一名已登机旅客所携行李在行李架内冒烟并出现明火,机组配合消防和公安部门及时进行处置,未造成进一步损害。经初步了解,系旅客所携带的充电宝冒烟并着火,事发时充电宝未在使用状态。当时,涉事旅客被警方带走调查。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发布的数据,自2015年以来,美国航班上由锂离子电池引起的火灾增加了388%,现在平均每周发生两次。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甚至电动牙刷等日常设备中使用的可充电电池如果过热或损坏,可能会着火。美国自2006年以来,已确认发生504起涉及锂电池的航班起火、冒烟或过热事件,其中2024年迄今已发生32起事件。其中大部分来自可充电电池组(206起),而104起与电子烟有关,约68起事件与手机有关。一项针对空乘人员进行的调查显示,87%的人担心飞机上的锂电池风险,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认为航空公司应该采取更多措施来确保乘客安全。

哪些锂电池、充电宝可以登机

针对锂电池引起飞机火灾事故频发的情况,民航监管部门一直有严格规定,机场加强安检、锂电池不得托运。截至目前,各国民航监管部门对旅客携带锂电池、充电宝等乘坐飞机,均要求不得托运、必须随身携带,但未明确要求不得放入客舱的行李架上。那么,国内哪些锂电池、充电宝可以登机?

按照中国民航局的《关于旅客行李中携带“锂电池、充电宝”乘机的规定》,旅客为个人自用内含锂或锂离子电池芯或电池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手表、计算器、照相机、手机、手提电脑、便携式摄像机等)应作为手提行李携带登机,并且锂金属电池的锂含量不得超过2克,锂离子电池的额定能量值不得超过100Wh(瓦特小时)。超过100Wh但不超过160Wh的,经航空公司批准后可以装在交运行李或手提行李中的设备上。超过160Wh的锂电池严禁携带。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备用电池必须单个做好保护以防短路(放入原零售包装或以其他方式将电极绝缘,如在暴露的电极上贴胶带,或将每个电池放入单独的塑料袋或保护盒当中),并且仅能在手提行李中携带。经航空公司批准的100 -160Wh的备用锂电池只能携带两个。

旅客携带锂离子电池驱动的轮椅或其他类似的代步工具和旅客为医疗用途携带的、内含锂金属或锂离子电池芯或电池的便携式医疗电子装置的,必须依照航空公司批准进行包装携带。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发布的”充电宝如何安全上飞机“视频提醒乘客:首先,乘客需确认使用的是正规厂家生产质量合格的充电宝,破损损坏有明显缺陷的充电宝是不能带上飞机的,充电宝应清晰标注制造商名称,商标额定能量等信息。不能获知额定能量的充电宝是严禁携带的,额定能量不超过100瓦时的充电宝是不需要航空公司批准就可以上飞机的。额定能量超过100瓦时,但不超过160瓦时的充电宝,经航空公司批准后才可携带,但每名旅客不得携带超过两个。第二,必须以旅客个人自用为目的携带充电宝,所以充电宝数量太多,超出个人合理使用的数量是不允许的。第三,充电宝只能在手提行李中携带或随身携带,也就是说充电宝是绝对不能托运的,违规托运造成后果责任自负,甚至可能追究法律责任。第四,禁止在飞行过程中使用充电宝,不能给其他电子设备充电或者给充电宝充电,对于有启动开关的充电宝,在飞行过程中必须始终关闭充电宝。第五,如果充电宝不小心掉进座椅缝隙,需立即联系乘务小姐姐帮忙取出,不要自行调整座椅位置,座椅挤压会造成充电宝短路着火。如果真的出现充电宝发热冒烟甚至起火情况,乘客必须尽快联系乘务员,他们经过了严格的培训,会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妥善处理。

空乘人员培训锂电池火灾如何处置

除了加强安检、避免锂电池托运外,民航监管部门也出台相关措施,要求客舱乘务员必须接受意外火情应对的相关培训。

北京青年报记者看到,民航局官网在2024年12月7日发布的《客舱运行管理》要求客舱乘务员具备的能力包括,应对锂电池失火的处置程序。2017年民航局发布《锂电池机上应急处置指南》,针对锂电池着火如何处置有明确规定。例如,空乘人员在机上可用于锂电池应急处置的设备有海伦灭火瓶、水灭火瓶等,防护设备包括防护式呼吸保护装置、防火手套等。除这些设备外,机组人员可以考虑使用机上易得物品作为锂电池应急处置的辅助工具,比如碳酸饮料、茶水、咖啡、果汁等不可燃液体可以用来实施灭火和冷却处置;湿毛毯、湿枕头等可以用。

新闻链接:

我国锂电池、充电宝已实施3C认证

2024年8月1日起,我国对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移动电源实施 CCC 认证管理。市场监管总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购锂电池、充电宝时,一定要认准CCC标志,注意使用不当仍有可能产生风险隐患。

使用锂电池、充电宝想要降低危险发生的概率,需注意尽量避免边给电子产品充电边使用,或长时间给产品充电,这样会增加产品发热的风险;不要随意更换充电器,有些快充充电器充电功率较大,但对于某些没有限制保护设计的电池就可能造成过电压或者过电流充电,产生安全隐患;不要随意拆解产品或自行更换电池,对于非专业人员,工具的选择和拆卸安装是否熟练都会给手机电池带来刺激甚至损伤;要及时检修更换,电子产品浸水或者暴晒之后,应及时送到专业维修店进行检查确认,必要时对锂电池予以更换。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蔺丽爽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