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正在召开的海淀区两会上获悉,今年海淀区将巩固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并加快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海淀区政协委员、百望云CEO付英波表示,截至2024年11月底,北京市已完成104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但行业大模型的深度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出现真正具备“标杆示范”效应的垂直行业大模型应用。
付英波认为,当前行业发展面临三大核心挑战。首先,各行业知识体系和应用需求独特,应用场景复杂且专业性强,但行业专家参与不足,导致行业特定需求与大模型的匹配度较低。其次,由于隐私性和敏感性等问题,高质量的行业数据获取难度大、标注成本高,使得大模型在训练和优化过程中面临数据短缺的困境。另外,大模型的计算资源和训练成本高昂,一般性企业难以承担,这极大地限制了企业参与高质量行业大模型研发和应用的可能性。
“纯技术是没有意义的。唯一有价值的,是将技术方案化甚至场景化。”付英波认为,决定大模型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在核心场景的落地上取得突破。
在AI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从单纯的企业服务向数据智能的转型升级,成为企业面临的关键课题。为此,付英波在《关于“重点发展高质量垂直行业大模型”的提案》中提出了多项建议。
他认为,大模型行业的发展必须加强与行业的深度融合,打造真正适应行业需求的“私人定制”解决方案。付英波提出“场景创新”,建议利用海淀区在各个垂直领域的深厚积累,将AI技术落地到具体应用场景中,解决实际业务问题。
此外,付英波建议建立行业大模型联合研发平台,推动产业协同创新,让更多企业参与到行业智能化建设中来。同时,开放的数据资源共享交易平台,降低中小企业的产研及训练成本,从而涵养和培育可持续的行业垂直大模型生态体系,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多方共赢。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编辑/李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