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无声,岁月有痕。长期以来,活跃在各行各业的新华社签约摄影师以镜头为笔、光影为墨,定格动人瞬间,记录时代风貌。“我的光影故事”专栏走进他们的照片和故事。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建造的超大型集装箱船“东方葡萄牙”轮通过苏通长江大桥,前往相关海域试航(8月30日摄,无人机照片)。
位于长江入海口北翼的江苏南通,集长江水道和黄金海岸于一身,是发展船舶海工产业的天然港湾。南通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规划工业园区,完善产业布局,吸引300多家船舶海工企业落户,同时打造船舶海工协同创新联合体、稳定配套联合体,走出了一条从修船、造船到全链条高端化发展的产业升级之路。这是南通中远海运川崎“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车间”的人工弯板机器人生产线(10月25日摄)。
许丛军是南通当地的一名新闻从业者,多年来,他一次又一次驾车往返于驻地和海岸线边,见证并记录了南通船舶、海工产业的多个重要节点,用精彩照片展现我国船舶、海工制造产业强劲的发展势头。上海振华重工建造的全球最大舱容、国内首艘15000立方米舱容LNG双燃料动力耙吸式挖泥船“新海鲟”轮在振华启东海工顺利交船(9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
我国首座大型浮式天然气液化装置“NGUYA FLNG”轮行驶在长江南通段(12月9日摄,无人机照片)。当日,“NGUYA FLNG”轮从南通开发区顺利拖航出江,前往浙江舟山进行上部模块安装、集成和调试。
南通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启东中远海运海工码头(12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
南通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海工船舶企业厂区灯火通明(12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
南通振华重装建造的华夏金租5000吨自航式全回转起重船“华夏鲲鹏01”开始3500吨吊重试验(7月14日摄)。
南通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启东中远海运海工码头(12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
南通市崇川区船舶海工产业带(5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
黄剑在新型风电运维母船上进行电气系统调试(12月27日摄)。黄剑就职于南通启东中远海运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海工与新能源研发中心,从一名普通电工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他先后参与了近20个重大项目的研发建造,屡次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关。2024年,他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工人在南通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寰宇东方国际集装箱(启东)有限公司部装车间进行后框铰链相关工序焊接(12月16日摄)。
图文/新华社发
编辑/耿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