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贵在“两味”,即书香味和美食味。人生至味是大快朵颐佳肴美食味,是用心咀嚼书香佳作味。我喜欢高邮师范学校师傅做的粉蒸肉。成立小家庭我曾几次尝试做粉蒸肉,总是吃不出师傅做的滋味。我喜欢妈妈的味道,尤其是妈妈做的汆汤狮子头。我不知不觉遗传了妈妈的味道,学会做汆汤狮子头。只是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我比妈妈的食材多加了香菇、莲藕、荸荠。每次星期天或亲友来寒舍都少不了这一样家乡传统特色菜。两个小儿女吃得津津有味。想不到几十年后,两个孙子也喜欢我做的汆汤狮子头。时常唠叨:我喜欢吃奶奶做的沱沱(宝应方言),可好吃哩!
如今家家户户的烟火气越来越淡薄了。许多年轻人热衷饭店油腻厚味。经常喜欢带孩子到店铺、路摊狼吞虎咽烧烤食物。若是难得为方便起见,家庭宴请远方近处亲友品尝店铺不同风味无可厚非。不敢苟同的是有时家里老婆婆或老母亲做好的八宝粥、蒸莲藕、煮鸡蛋等食香味美的早餐,也被冷落锅灶。以致一辈子节俭持家的老人不得不食剩饭剩菜。
欣慰的是我的孩子们都拿手蒸、炒、煮的菜肴,且比妈妈的味道更美。他们一般碍于情面应酬亲友,才光顾面铺甚至豪华酒店。平常都是自己每天正常上菜场选购本地水陆生产的各种鱼肉蔬果,让全家每天吃到调和的美食,享受健康的生活。我酷爱水生土长、湖养地育的天然绿色原味。尤其喜爱蟹香鳖味。每年都有养育蟹鳖的亲友奉送品尝,可谓大快朵颐。
遗憾的是老公嫌腥味太重,难得动箸。反而嗜好大头花鲢,他认为是天下至味。有时我不得不变换花样。如用蟹黄炖豆腐,蟹肉蒸鸡蛋。瞧他吃得津津有味。甲鱼汤放点胡椒袪腥味,甲鱼肉烹醋红烧。不知不觉成为他爱吃的“鱼汤”、“鸭肉”。
家人都知道我是四肢健全的“笼中鸟”,望尘莫及旅行家几乎尝遍天南海北五花八门美味。而我并不希罕。因为我情有独钟我可爱的家乡大自然原滋美味。我天生喜欢家乡舌尖上的美味。更喜欢人间心灵中的美味,那就是读书。少年食不果腹岁月,我饶有兴趣翻阅少年文艺、英雄事迹连环画及小人书;风华正茂求学时代乐此不疲阅读路遥《人生》、高晓声《陈奂生上城》等小说;人到中年从教时期,我见缝插针浏览《读者》等报刊杂志。
进入老年退休面对网络文学热潮,我忙里偷闲赏读家乡几个平台文朋师友的名篇佳作。更喜欢汪迷平台连续不断发表汪曾祺先生写《做饭》等具有烟火气息的美食杰作。
近期赏读高邮文联赵德清主席关于“汪曾祺美食作品阅读交流”为主题的读书会《食味知味》一文是对兴化籍著名作家王干《人间食单》美食作品的美评:“民以食为天。美食不仅是人的本能需求,也是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汪曾祺的美食作品,深受读者欢迎,不仅在于让人读之垂涎三尺,还在于其中蕴藏人生百味,而对文学爱好者而言,更重要的是其美食文学创作的范本价值与影响。
王干新著《人间食单》,深得汪曾祺美食文学创作的真传,难怪王干自述“汪曾祺赋予我文学基因”。这段精辟入理的评论使我和参加读书会的名师益友一样深刻体悟:“写美食,其实是写生活、写人生、写文化”。更教我对汪曾祺先生美文中美食美的认识。是朱延庆老师《名贵双璧》一文新颖别致的评论:“高邮人称高邮湖户的鳊鱼为“雀鳊”,因为鱼头小,似麻雀头。一位汪曾祺高邮籍的老朋友,久居台湾,回到高邮,尤爱吃“雀鳊”。汪曾祺别出心裁,要将雀鳊的肚皮切成丁,同豆腐一起“汪”,雀鳊肚皮边的色如白璧,豆腐的色如玉,可谓“双璧”了。一碗汪豆腐上桌,那雀鳊的肚皮丁在碗中闪闪发光。入口嫩滑,细品鲜美,加上豆腐的清新豆香,真是一道绝佳的美味。汪曾祺称这道菜是“名贵的菜”,“以待上客”。因此,这道菜,不妨名之为“名贵双璧”。
近期悦读宝应范敬贵主席《舌尖上的宝应》一书中系列文章,作者亲手烹饪莲藕排骨汤等各种脍炙人口的家乡美食,几乎与汪老先生文章中的美食同出一辙。我冥思静想:人杰地灵的扬州高宝兴的自然美食美味我百吃不厌,而著名荷乡宝地的名师作家写美食的美文更是教我百读不厌。
“大凡做饭的人,都比较不自私,值得交朋友。”汪曾祺这句贴近生活的至理名言,无论名贤豪杰还是普通百姓毋庸置疑广告天下:幸福之家须流淌醇香的烟火美食味,飘逸温馨怡神的书香味。
“人间至味是清欢,最美不过烟火气。”余生我将力所能及亲手蒸煮烹调家乡宝地美食味,倾心尽情享受名师益友的美文味……
写于2024年12月21日冬至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