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中旬,L Catterton路威凯腾在官方微信号上发布消息称,公司与上海永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之间不存在股权或任何其他形式的投资关系。
永熙公司是本土化妆品品牌blankme半分一的母公司。路威凯腾方面表示,2023年11月,曾与永熙公司及其关联方就投资事宜进行过磋商并签署投资相关协议。但交易推进过程中,路威凯腾对永熙公司业务及财务尽职调查结果不满意及发现永熙公司存在未如实告知的未决法律程序等情况,不符合投资协议约定的交割要求,已于2024年2月依约书面解除所有协议。
这或许只是今年美妆投融资事件的一个缩影。不少行业人士告诉记者,过去几年,借助新兴美妆品牌盛行,一个稍有些影响力的网红也可以拿到一笔投资做一个品牌。但2024年美妆投资风口已经从原本与消费端更贴近的品牌端转移到了更上游的原料、供应链端,投资风向变得更扎实且谨慎。
头部企业开始节流
在几年前拿到融资风投,发展强劲的新锐美妆品牌在2024年结业的也不少。
原因多样。比如,国货护肤品牌苛研表示,由于长期入不敷出,加上整个电商环境较难,决定退出市场。
曾参与多个本土新锐品牌操盘的美妆行业资深人士陈睿向记者表示,当前各大渠道的红利几乎消失,资金有限、实力不足的品牌难以进行品牌建设或市场拓展。
还有一些原本有投资计划的本土美妆公司也开始“节衣缩食”。今年1月,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00957.SZ,下称“贝泰妮”)发布“关于终止与专业投资机构共同投资”的公告。公告称,贝泰妮决定提前终止与厦门重楼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签署的《厦门云重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伙协议》,并清算及注销云重基金。云重基金于2023年8月15日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手续,并取得《私募投资基金备案证明》。随后于2023年8月17日,贝泰妮公司发布公告称,作为有限合伙人之一,使用自有资金认缴出资3亿,投资了全资子公司云重基金,后者作为管理人、普通合伙人与贝泰妮共同发起设立了该合伙协议。
合伙协议中表示,双方共同投资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美妆个护、消费医疗、健康消费品、功能性食品及相关上下游创新公司,投资目的是进一步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把握战略合作机会。但在此合伙协议达成不到半年时间内,贝泰妮却选择提前终止协议,清算并注销云重基金。
资本更“爱”上游原料端
虽然一些护肤品、彩妆品牌在整个行情增长放缓的情况下遇冷,但在今年也有一些细分赛道受到了资本的垂青。
比如香水品类。今年2月,欧莱雅集团宣布对观夏to summer进行少数股权投资。这也是继闻献之后,欧莱雅集团在中国进行投资的第二个香水品牌。
随着美妆市场不断细分,国际巨头更倾向于通过规模较小的风险投资来把握市场脉搏和最新趋势。在欧莱雅中国副首席执行官兼高档化妆品部总经理马晓宇看来,香水赛道是中国的蓝海市场。此前,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中国香水市场规模还很小,只占了全球香水市场的6%。“我们相信,中国对香氛的需求是巨大的,未来中国香水市场一定会蓬勃发展。”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香水市场规模已达207亿元,预计2029年有望达到515亿元。在全球美妆市场发展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香水有望成为新的突破点与增长点,成为各大品牌争相占领的新高地。香水电商渠道销量表现强势,随着中国线上经济渗透率的上升,香水品类实体商业向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此外,在今年的美妆市场里,以合成生物、重组胶原蛋白为代表的原料研发企业更加受到资本的青睐。
记者根据公开信息梳理,多家公司诸如智美科技、观辰生物、湘雅生物、巨微生物、威脉医疗、君合盟等在今年内甚至拿到了两轮投资。
公开资料显示,巨微生物于2024年正式开始运营,由江南大学陈坚院士团队和华南理工大学程建华教授团队共同打造。陈坚在2022年曾担任本土美妆集团水羊股份的首席科学家一职;专注重组蛋白合成产品开发的君合盟,成立四年已获得5笔融资;成立于2021年的观辰生物同样在今年获得了两轮融资,创始人乔舰先后就职于拜尔斯道夫集团、欧莱雅集团、赢创,在化妆品原料上深耕了10年;湘雅生物专注于创伤修复、医学美容等领域的原料及器械。公司在今年获得两轮投资,分别为:4月,美莱医疗集团对其进行的战略投资,具体金额未披露;5月,湘雅生物完成A轮融资,由海南安瑞壹号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等投资机构共计入资近1亿元人民币。
前述行业人士认为,随着国内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和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前沿技术原料企业成为新的投融资热点。这部分企业专注于化妆品原料的研发和生产,为美妆行业提供高品质、安全可靠的原料支持。未来,具有创新性和差异化竞争优势的细分领域或成新的投资“蓝海”。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