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北京建筑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和未来新材料两个新型研究院,实行揭榜挂帅运行模式,推动科技创新驱动转型。该校明确,将在三年内推出100门“AI(人工智能)+专业”融合课,建设100个覆盖全校所有学科专业的“人工智能+”实践基地,培养符合未来建筑行业发展需要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科技前沿”是两个研究院同时瞄准的建设目标,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时代学校创新生态建设的新主体。其中,“人工智能+”研究院将跟踪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重点突出“人工智能+”交叉应用创新,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成果转化。未来新材料研究院致力于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将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动新材料技术的产业化进程,通过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加速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学校通过两个新型研究院构建人才引进聘用、攻关项目实施、知识产权管理、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合作共享的产学研用开放合作融合区,服务人工智能、新材料技术在未来城市建设领域的深度应用,全力打造建筑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
北京建筑大学还发布了《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将原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调整升级为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从学科专业发展、人才培养体系、科研能力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服务平台建设五大方面发力,助力人工智能技术人才培养。
该校将强化“人工智能+”学科支撑平台,推进计算机类专业“+行业”特色发展,实施传统专业“+人工智能”提质升级;多元化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的融合路径,探索构建全校主干学科专业的“知识+能力+素养”图谱;强化特色发展师资保障,多措并举加强师资培育,多样手段吸引优秀人才,提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打造“人工智能+”智慧校园,建设多元融合算力支撑平台。
未来三年,该校将打造“人工智能+”通识课和专业课体系,探索设置人工智能辅修专业或微专业,开发一批融合课程和实践基地,覆盖全校所有学科专业。
北建大党委书记郑宇表示,将通过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未来新材料研究院为引擎,打造算力支撑平台,发挥前沿交叉创新研究团队的人才“蓄水池”作用,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建设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育人机制,将人工智能深度嵌入教育教学和学校治理全过程、各环节。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