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浙江杭州破产法庭举行成立五周年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杭州法院破产审判白皮书(2020年-2024年)》(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五年来杭州法院通过破产程序推动143家企业重获新生,3002家企业依法有序退出市场,共化解债务2985.88亿元。
破产法律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基础性制度。杭州破产法庭成立于2019年12月31日,是最高人民法院批准设立的全国第二批、浙江首批破产法庭。
五年来,杭州法院受理破产案件3297件、审结3145件,案件数量持续增长,且连续三年结案数超过收案数。
“目前,破产清算仍是企业破产案件的主要类型。与此同时,市场主体及时寻求破产保护的理念也不断增强,近年已有21家危困企业主动向法院申请预重整寻求挽救。”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池海江举例说,2023年杭州破产法庭受理的破产案件中,债务人主动申请破产的有28件。
《白皮书》分析了杭州破产案件的主要特点,其中民营中小微企业占比极高。据统计,杭州法院受理的破产案件中债务人为民营企业的占比高达98%以上,其中又有95%以上为中小微企业,反映出中小微企业发展遇到一定困难,需要破产审判提供精准高效的纾困挽救司法保障。
破产审判具有拯救和出清“双重功能”,在促进市场主体优胜劣汰、推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杭州法院发挥重整制度功能作用,因企施策探索多种重整模式,有效挽救70余家具有市场价值的大型企业。并运用‘预重整+重整’机制成功挽救19家企业,提高重整成功率、降低重整成本。”池海江介绍。
如杭州中院审理的东风裕隆汽车公司预重整转重整案,通过预重整程序有效识别重整价值、开展市场化协商谈判并顺利转入重整程序,化解不良债务63亿余元,盘活存量工业用地1100余亩。
为实现数字赋能破产程序提质增效,当日还举行了企业挽救价值估值系统推广仪式。该系统以“数智+市场”为核心,通过AI智能定性识别、企业重整价值定量估值、投资人招投融资平台三大模块,辅助破产审判“发现价值”“量化价值”“变现价值”,以数智化助力困境企业。
自去年试运行以来,企业挽救价值估值系统尝试应用破产案例115件,挽救成功21家,平均挽救成功率18.63%,高于全国同期6%的平均成功率。
文/郭其钰 周德双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