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双枢纽”国际及地区航点数量增至120余个;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879公里,居全国第一;环二环80公里绿道实现全线贯通……昨日(12月24日),北京市发改委召开全年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发展成效发布会。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本市聚焦城市建设问题,持续推进交通、水务、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发展,以基础设施建设带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双枢纽”周均航班达1065班
一年来,本市区域联系更加紧密,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加快构建。对外联通能力不断增强。北京“双枢纽”获批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国际及地区航点数量增至120余个、周均航班量1065班,新增、复飞、加密多条国际航线航班。
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顺利完工具备开通运营条件、京津城际铁路亦庄火车站改造完成并恢复客运业务、京蔚高速(国道109新线高速公路)北京段即将全线通车……“轨道上的京津冀”扎实推进。
在公路建设方面,东六环入地改造工程基本完工。厂通路建成通车,使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市大厂县之间的车程缩短半小时,区域互联互通更为便捷,通车两个多月以来,日平均通行量达到1.1万辆次。
潮白河城市副中心段综合治理工程实现开工;官厅水库启动建库以来最大规模清淤试点工程,计划清理腾挪出1100余万立方米淤积库容,进一步增强官厅水库调蓄能力、减轻底泥污染;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先行启动区建设工程(森林课堂片区)启动实施,将引领打造京冀跨省共建的大尺度生态空间,建设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绿色名片……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交通与城市功能融合更紧密,本市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交通体系。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开工建设,是本市第一条进入全面施工阶段的整体提升市郊铁路。地铁3号线一期(东四十条-东坝北)、12号线(四季青桥-东坝北)开通,昌平线南延一期全部贯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879公里,位居全国第一。“这些线路的开通实现多条南北向轨道交通线路的连通,补充中心城区东西向轨道交通廊道,同时也为朝阳站和马甸、安贞、东坝等成熟居住区增添更便利的公共交通选择。至此,北京七大火车站(北京站、北京北站、北京西站、清河站、北京南站、北京丰台站、北京朝阳站)、两座机场(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实现地铁服务全覆盖。”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温泉水厂明年具备试运行条件
本市还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增强城市风险防控和治理能力。2024年汛前“一年恢复重建”水务项目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城市防洪能力在全面恢复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三年功能提升”水务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推进核心区供水管线消隐改造、城市副中心雨污合流管网改造二期工程等供排水管线消隐完善项目建设。
同时,本市稳步提升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开展南水北调市内后续配套工程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将南水北调城市副中心供水工程纳入标志性重大水利工程项目清单。有序推进温泉水厂建设,预计2025年具备通水试运行条件,中心城区供水能力将进一步提升。生态补水有序开展,地下水储水量增加70亿立方米。有水河流累计增加26条,五大河流全部再现“流动的河”并连续4年贯通入海。
环二环80公里绿道全线贯通
今年,本市印发全国首个花园城市专项规划,积极谋划一批花园式示范街区、市属公园改造提升、城市绿道等花园城市试点示范项目前期工作,推进花园城市建设落地见效。
本市启动实施六环高线公园,将东六环原有的地上道路改造成一个近乎零碳排放的公共活力空间。这个项目不仅是一个公园,更是集文化、体育、休闲、展览和商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将成为副中心创新发展轴。
在优化高品质城市滨水空间方面,本市建成西南二环水系滨水空间开放提升工程,实施永定河引水渠(海淀段)、清河滨水空间工程,通过增设下河梯道和便民设施、打通步道断头节点、提升河道两岸绿化等举措,形成成环成网的滨水慢行系统,强化水域空间、滨水绿带、滨水城市功能一体化建设。
市民身边绿色休闲空间也在不断增加。昌平区回龙观生态休闲公园、天通苑生态休闲公园正式对外开放。新增绿道500公里,环二环80公里绿道实现全线贯通。同时,结合2024年重点区域造林绿化建设任务,新建通州区宋庄文化创意公园(一期)、海淀区田村城市休闲公园、丰台区康馨城市森林公园等公园绿地,建成后新增公园绿地近130公顷,为市民提供就近的休闲游憩空间。
自动驾驶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科技赋能智慧城市建设。北青报记者还了解到,围绕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本市进一步拓展示范区覆盖范围,探索利用新技术提升基础设施智慧化服务和管理水平,年内完成3.0阶段建设,实现600平方公里自动驾驶示范区覆盖,同步推动4.0阶段前期工作,推动车路云一体化技术迭代升级。
在应用场景方面不断丰富,张家湾设计小镇、运河东大街等约200处重点路口已实现小时级准动态优化,年内实现分钟级动态优化。火车站、机场场景陆续开放,大兴机场商业化运行平稳,示范区到北京南站安全测试里程超4万公里。自动驾驶车辆种类持续拓展,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无人化小巴接驳服务超4万人次。
重点
民生领域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百亿规模
昨天的发布会上,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强化投资引领,交出民生实事“成绩单”。2024年高效率推动实施一批重大项目,高质量完成民生实事。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教育、医疗领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年底前均能完成全年投资任务,民生领域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三年保持在100亿元左右。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已达到93%,提前完成“十四五”任务目标;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千人实有床位数由“十三五”末期的5.81张,提升至2023年的6.35张,增长9.3%,2024年还将进一步提升。
在教育方面,今年重点围绕人口集聚区、产业承载区,在全市范围内补充基础教育学位3.9万个,北京第三实验学校、北京中学东坝北校区、良乡大学城清华附中高中部等优质教育资源已开工建设。积极改善高等教育办学条件,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昌平校区、北京工商大学良乡校区二期等一批高校新校区建成投用,北京工业大学等15个高校教学设备更新项目获得国家资金支持,首都师范大学等11所高校宿舍加快推进,新建宿舍在补充高校宿舍缺口的同时,将适当设置学习、活动空间,更好保障学生学习生活需求。
同时,本市积极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各类服务设施和场地无障碍及适儿化改造,全市已设置“爱心斑马线”500余处,18所学校建设“安心通学路”,开通33条“通学公交线”、配备72辆通学车。此外,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新建中小学将普遍设置家长等候区。
在医疗服务方面,本市支持优质医疗服务固强补弱,紧紧锚定2035年全市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7张左右的目标,统筹优化全市医疗资源布局,通过中心城区与平原新城“一降一增”,持续向新城区域布局一批新院区,安贞医院通州院区顺利开诊,稳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重点提升儿科、精神、中医等专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通州院区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怀柔区妇幼保健院即将开工建设。
下一步,本市将统筹用好政府和社会力量,处理好增量与存量、事业与产业的关系,持续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增强民生需求保障能力。加大完全中学、十二年制学校支持力度,加快推进一批高校新校区以及学生宿舍建设,补充更多优质学位。持续向千人床位数较低的新城区域布局一批新院区,稳步提升千人床位数指标。激活改革创新动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支撑产业发展,加强央地协同联动,发挥国家科研平台引领作用,促进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在京转化。深化“三医”联动改革,释放医研产协同创新巨大潜力。打通医疗、医保、医药,创新健康管理、互联网诊疗、产业发展、政策研究等多元场景,逐步实现“医疗看病中心”向“医学创新中心”转变。
现场
望京西综合交通枢纽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在京承高速与湖光中街相交的东南角,望京西综合交通枢纽主体正在进行最后的幕墙装饰装修和机电安装工作。未来,这里将成为一座集地铁、公交、出租、自行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地铁17号线、15号线、13号线将在这里实现换乘接驳。昨天,北青报记者从望京西综合交通枢纽现场了解到,该枢纽已经基本完成了主体工程施工。
走进这座总建筑面积达到5.8万平方米的U形建筑中看到,整个玻璃幕墙已经几乎全部安装完毕,枢纽内部的电梯也已经安装到位,工人们正在安装导视牌的吊杆。首发集团公联公司望京西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指挥常清伟介绍,枢纽一层和夹层主要就是换乘功能和公交车的始发、候车,(市民乘客)通过扶梯或者步梯可下到地下一层换乘大厅,跟地铁进行换乘。西楼和北楼首层是换乘大厅,二层和三层主要就是便民服务设施,南楼首层是换乘大厅,二层以上主要是业务用房。交通枢纽还设置了室外广场,乘客可从地面通过扶梯和楼梯直接进入地下区域搭乘地铁或者公交。枢纽地面室外还将设置自行车停放区。“市民在此进行公交地铁换乘,都可以实现室内换乘,不需经过室外。”常清伟说。
常清伟表示,望京西枢纽是位于北京中心城东北部的一个综合交通枢纽,建成之后能为周边的百姓出行提供非常便捷的服务。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本市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进一步完善。除了望京西综合交通枢纽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之外,城市副中心站主体工程也将在今年基本完工。此外,丰台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完工,朝阳站交通枢纽随轨道交通新线开通同步启用,旅客在交通枢纽内可实现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接驳换乘。
京沪高速(四环-五环)拓宽改造工程完工通车
近日,备受市民关注的京沪高速(四环-五环)拓宽疏堵工程完工通车。北京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造工程实现了京沪高速三环至五环全路段由双向4车道增加为双向6车道,打通了亦庄地区与中心城区之间的道路瓶颈,有效提高亦庄新城交通可达性,更好地服务亦庄开发区的交通出行,助力亦庄新城高质量发展。
疏堵工程完工后,市交通委城养中心对京沪高速(四环-五环)路段早高峰交通运行状况进行观测分析,改造前京沪高速(四环-五环)路段早高峰期间出京方向速度约14.4km/h,开通首日约32km/h,提升122%;改造前早高峰出京方向流量3480辆/h,开通首日为5484辆/h,增加2004辆/h,提升58%,缓堵效果显著。昨天下午四点半,北青报记者驾车体验发现,京沪高速(四环-五环)路段无论是进京方向还是出京方向均不堵车,车辆通行顺畅。
京沪高速是亦庄开发区最重要的对外通勤走廊,开发区内居住人口较多,高新企业分布密集,约有35%的交通量经由京沪高速进出亦庄开发区,区域交通与过境交通相互叠加,交通需求大。
此前,京沪高速三环至四环以及五环以南均为双向6车道,四环至五环段仅设置双向4车道,形成道路瓶颈,尤其是出京方向受四环内环、外环双向2条匝道车辆汇入京沪高速主路的影响,车辆需在短距离内由5车道(主路3车道+匝道2车道)渐变至2车道,导致该路段呈现常态化拥堵状态。
为减轻京沪高速四环至五环的交通压力,解决亦庄地区出行难问题,市交通委会同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北京亦庄经开区等相关单位反复论证、研究确定了改造方案:在现况道路用地范围内,通过压缩中央隔离带(由3米调整为1.5米)、调整车道宽度(3.75米调整为3.5米)、取消硬路肩(2.5米)的方式,将长约3.5公里路段由双向4车道调整为双向6车道。
据悉,改造项目于2024年8月下旬进场施工,历时四个月顺利完成拓宽工程改造。
《北京青年报》2024年12月25日相关报道版面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武文娟 刘洋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谦 付丁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