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以案为鉴把劳动管理算法关进法治笼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24 15:17

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专题指导性案例,包括“新业态劳动者被个体户案”“连环外包案”“劳动管理算法控制案”等典型案例,依法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

算法虽然极大地提升了用工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一些问她。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滥用算法管理,通过与劳动者订立承揽、合作协议等方式,故意规避用工双方的劳动关系。当双方发生报酬待遇、事故损害赔偿等纠纷后,企业就以双方不存在劳动关系为由逃避法定义务。另一方面,因劳动关系的确认直接关乎劳动者切身利益,一些劳动者也以自己接受了算法管理为由,在双方并不存在劳动关系的情形下,提起劳动关系的确认诉讼,引发劳动争议。

不论是用人单位在劳动管理中利用算法规避法定义务,还是劳动者以此为由要求确认劳动关系,都背离了算法管理向善的宗旨。这些现象损害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利于规范和发展新就业形态。

在此语境下,最高法发布相关典型案例,就算法管理中劳动关系的认定作出回应,厘清了算法在劳动管理中的边界。这不但有助于保护用工双方的合法权益,构建新就业形态和谐劳动关系,更有助于把劳动管理算法关进法治“笼子”。

新劳动用工模式造成劳动争议所涉情形复杂多样,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判断困难,让用工双方因牵涉切身利益而对劳动关系的确认格外关注,为此,需要发挥司法典型案例的引领作用,规范劳动算法管理运用。

最高法此次发布的案例覆盖了外卖骑手、网络主播、代驾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既依法支持劳动者主张因算法不合理造成损害的赔偿请求,推动劳动管理算法符合日常生活经验和公序良俗,又对用工双方不存在支配性劳动管理的情形,作出不存在劳动关系的认定。如此张弛有度、精准把握司法尺度认定算法管理中的劳动关系,统一了司法裁判标准,既为规范劳动管理算法运用、防止用工方滥用算法损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了明确法律指引,也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劳动关系,在更高层次推动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司法典型案例更加鲜活具体,是促进劳动管理算法扬长避短的重要教科书。面对劳动算法管理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司法机关应常态化发布典型案例,为构建新就业形态和谐劳动关系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和示范引导。

文/张智全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以公开透明为导向,促进算法应用向上向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31
涉外卖员、快递员权益 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专题指导性案例发布
央视新闻 2024-12-23
用劳动争议典型案例校正劳动维权标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1
扎牢制度“篱笆”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
劳动午报 2024-04-17
北青快评|统一裁判规则让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更精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7
这份事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提案被采纳
工人日报 2024-03-07
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认定门槛如何突破
中国青年报 2024-02-28
外卖员纳入最低工资保障 平台企业要公布报酬等的算法规则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