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利资产还能“火”多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2-24 12:05

2024年,A股市场跌宕起伏,各类主题机会轮番上阵,市场主线飘忽不定。带有“高股息、防御属性强”双重标签的红利资产逐渐受到投资者重视。

特别是以险资、券商自营为代表的追求低波动的投资者,其对红利资产的配置需求不断提升。

公募基金也明显加大在红利赛道的布局力度。在目前存续的Wind红利主题基金中,近五成产品成立于2024年年内。

不过,随着同质化产品的增加,近期,红利主题基金的发行情况走向分化。10月下旬以来,包括兴证全球红利量化选股、人保红利智享在内,至少有5只主动型红利主题基金提前结束募集;但与此同时,红利指数基金延长募集期的情形也在上演。

受访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年内红利基金集中发行,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压力较大,容易出现产品之间相互挤兑的现象。

从红利资产本身来看,民生加银基金经理邓凯成表示,在国内外不确定性扰动短期内难以消除的大背景下,对确定性的追求使得高胜率投资成为市场新共识。立足于当前的市场环境,红利策略中长期布局价值及性价比仍在彰显。

扎堆布局

在“9·24行情”启动之前,红利资产表现出较强的防御属性。Wind数据显示,1月1日—9月20日,上证指数、上证180指数、中证1000指数分别下跌了8.0%、4.13%、24.19%,而红利指数的跌幅仅为2.11%。

伴随红利资产的优势显现,机构加大了对红利相关产品的布局。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公募基金陆续发行并成立了175只红利主题基金,涵盖了指数产品、ETF联接基金、主动管理型产品;而2022年、2023年成立的红利主题基金分别为25只、37只(未统计已清盘产品)。

“2024年以来公募基金扎堆布局红利主题基金,原因是多方面的。”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孙珩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首先,投资者对稳健收益资产的需求增加,在市场波动加大、风险偏好降低的环境下,红利基金选取的长期发展稳定、现金流充裕的高分红上市公司,具有较强抗跌性,能满足投资者对稳健收益的追求。其次,红利主题基金业绩表现出色,今年以来很多产品实现正收益,吸引了资金涌入,推动了市场热度。

此外,他指出,政策鼓励上市公司提升分红水平,使上市公司分红的稳定性、持续性有望进一步提升,增强红利投资的吸引力。同时,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新政的发布,促使资金偏好流入高股息资产,为红利资产带来了新投资机会。

今年内,红利主题基金的业绩表现的确有不少亮点。

Wind数据显示,2024年1月1日—12月20日,华安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ETF、南方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ETF、东方红中证东方红红利低波动A、华夏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ETF、华泰柏瑞中证中央企业红利ETF、建信沪深300红利ETF、嘉实沪深300红利低波动ETF的回报率分别达到30.34%、29.45%、27.17%、26.53%、25.99%、23.97%、23.73%,在红利指数基金中表现靠前。

在主动型基金中,中泰红利优选一年持有、中泰红利价值一年持有、工银红利优享A、大成红利优选一年持有A、国联高股息精选A、国联安红利今年内的回报率表现较好,依次为:29.84%、29.03%、25.52%、24.55%、23.11%、22.34%。

产品竞争加剧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红利基金的数量不断增加,该类主题产品的发行情况走向分化。

从发行规模看,在今年内成立的红利主题基金中,兴证全球红利、浦银安盛红利量化、摩根红利优选的发行规模相对较大,分别为:13.98亿元、10.19亿元、9.71亿元,同时,3只港股通央企红利ETF的成立规模,均达到11亿元以上;但也有部分发起式红利基金在成立时的规模尚不足1亿元。

不仅如此,记者梳理发现,自10月下旬以来,包括兴证全球红利量化选股、浙商汇金红利机遇、人保红利智享、东兴红利优选在内,至少已有5只主动型红利主题基金提前结束募集。

相比之下,一些红利指数基金的发行遇到瓶颈。

12月18日,平安港股通红利优选混合型基金发布了延长募集期的公告,该公告称,“为充分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更好地为投资者服务,本公司将本基金募集期截止日延长至2024年12月25日(含当日) 。”原本该基金计划于12月20日结束募集。

而今年9月、11月,银河上证国有企业红利ETF、华宝中证800红利低波动ETF也曾发布过延长募集期的公告。

对于红利主题基金出现延长募集期的情况,邓凯成谈道,一方面由于业绩驱动下,年内红利基金集中发行,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压力较大,容易出现产品之间相互挤兑的现象;另一方面,在今年9月24日政策发生明显转向之后,红利板块在拐头向上的市场中弹性相对有限,对于风险偏好明显回升的广大投资者而言,吸引力有所下降,这也导致了红利基金相较之前发行难度上升,部分产品不得不延长募集期以提高募集成绩。

孙珩认为,这是市场在产品供给和需求动态平衡过程中的一种正常表现。随着大量红利主题基金的涌现,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第一,投资者面对众多同质化产品,选择难度增大,需要更多时间去甄别各基金在投资策略、标的选择、费率结构等方面的细微差异,谨慎做出投资决策,这就导致部分基金募集资金的速度放缓。第二,市场资金的供给相对有限,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化这么多同类型基金。”他说。

需要注意的是,基金产品的同质化不仅会带来募资难的问题,还可能影响相关赛道的投资收益。

孙珩指出,首先,在投资组合层面,同质化产品集中于相似的高股息资产,会加大这些资产的价格波动。一旦市场对红利资产的预期发生变化或者出现宏观经济因素影响,众多基金可能同时抛售或增持,导致资产价格超调,增加市场风险。

其次,对于基金公司而言,同质化竞争使得公司难以凭借产品风险/收益特色吸引投资者,只能在费率、营销渠道等方面进行竞争,可能会压缩利润空间。从投资者角度看,同质化产品使得他们难以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获得多元化的红利收益,投资组合的优化空间受到限制。

此外,邓凯成向记者分析,部分细分赛道涌入大量同类产品势必导致部分产品发行和持募困难,市面上存在诸多面临清盘风险的迷你基金。这将加剧行业内的竞争。

他还谈道,产品同质化的背后折射出基金管理人为了扩大规模而追热点、追高点发行产品的现象,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市场过热现象,透支相关板块行情,后续可能会给普通投资者带来较大的投资损失;并且,普通投资者面对诸多同类型产品时选择难度明显上升,存在较大的选择风险。

布局价值如何

就红利资产本身而言,邓凯成表示,立足于当前的市场环境,红利策略中长期布局价值及性价比仍在彰显。

他具体分析,第一,在国内外不确定性扰动短期内难以消除的大背景下,对确定性的追求使得高胜率投资成为市场新共识。

第二,国内流动性宽松环境仍将持续,资产荒情况愈发明显,10年期国债利率跌至1.7%左右的历史低位,能够提供较稳定和较高收益的优质资产相对稀缺,股息率维持在5.3%(以中证红利指数为例)的红利资产与10年期国债利率的利差扩大至3.6个百分点。

第三,资本市场政策强调分红回报,红利策略符合政策导向。

同时,从需求端看,目前,各路资金对红利资产的配置需求依旧比较旺盛。例如,中信建投非银金融团队指出,当前以险资、券商自营为代表的绝对收益类投资者对红利资产配置需求在提升。

在此背景下,作为产品供给端,未来,公募基金对于红利产品的布局思路也需要进化。

邓凯成认为,基金公司需要丰富红利策略的产品线,首先,要打破地域限制,比如,产品不局限于投资A股市场的红利品种,部分境外市场的红利品种也具备可观的股息回报,如港股的红利价值厚度明显优于A股;其次,在红利因子的基础上引入低波、国企、质量等其他有效的市场因子,推出更多可供投资者选择的基金产品。

并且,基金公司应设计更加友好的产品结构,比如将固定费率调整为浮动费率,将管理费与产品业绩挂钩,探索建设基金公司与持有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机制,这样既能够降低普通投资者的投资成本,增强其对基金管理人的信任感,也将进一步促进基金管理人发挥主动管理能力。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3只红利ETF同日跌停 高溢价风险不可不防
证券时报 2024-12-30
相对吸引力上升 港股红利资产受关注
中国证券报 2024-12-27
摩根资产管理胡迪:如何看待港股红利资产的配置价值?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3
红利又火了,基金公司加紧增加代销机构和做市商,不容错过的年末配置窗口期
财联社 2024-12-11
高股息信仰卷土重来 红利主题ETF“增重”
中国证券报 2024-12-11
红利资产热度再起 主题基金频发“限购令”
上海证券报 2024-12-06
3.6万亿元ETF的时代风云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27
热度回升 红利基金卷土重来另有乾坤
中国证券报 2024-11-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