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微众银行和财新智库联合发布《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学术支持下,基于行业观察和金融机构案例,盘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历史沿革与发展成就,并深入剖析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现状与路径趋势,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报告》显示,自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以来,中国普惠金融经历了从服务盲区到广泛覆盖,从单一信贷到综合服务,从数字化到数智化的跨越式发展。十年间,普惠金融的发展不仅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和长尾客户群体的融资难题,更通过数字技术推动了金融服务质效的全面提升。截至2024年二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达78万亿元,较2018年末增长233%;我国移动支付普及率达到86%,位居全球第一。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快速迭代升级,成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底层技术支撑。从趋势变化来看,《报告》洞察指出,银行业持续加大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投入,加速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从“数字化”向“数智化”迈进。
随着普惠金融的可得性、覆盖面和满足度的提升,普惠金融服务逐步从“增量扩面”迈向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而在服务模式升级中,多元化、综合化、开放化是数字普惠金融创新的重点方向。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数字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领域指明了方向。其中,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金融、养老金融和绿色金融的结合为不同领域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案。
《报告》指出,在科技金融领域,银行业运用数字技术持续优化信贷流程和风控体系,推动了“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在养老金融领域,通过数字化适老服务,银行能够为偏远地区和弱势群体提供更加便捷的理财和储蓄服务;在绿色金融领域,银行通过将绿色低碳目标融入普惠金融服务,为小微企业和农业主体的绿色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持。
例如,微众银行坚持依托数字科技手段,持续深入探索践行普惠、服务实体的新模式、新方法,以实际行动践行“五篇大文章”。截至2024年6月末,微众银行累计服务个人客户超4亿,累计申请贷款的中小微企业客户数逾500万,在破解金融服务不平衡不充分难题方面蹚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新路径。
当前,我国银行业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呈现多层次、多类型主体共存的特点,但业务模式趋于同质化、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亟待解决。《报告》提出,我国不同类型的银行应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开展差异化普惠金融服务,构建错位竞争、优势互补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程婕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