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执法人员不用到现场,就能发现餐饮企业工作人员在操作时是否规范佩戴了口罩;夜深人静,食品操作间里悄悄出现的老鼠再也不能逍遥法外,AI的“眼睛”已经把它锁定……昨天(12月20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本市正在全面推行非现场监管,通过视频AI识别、设备感知、物联感知、数据比对、大数据筛查、远程检查、网络巡查、企业自主提交材料等8种非现场监管方式,让“无感监管”走进各行各业。据悉,在科技赋能的加持下,本市计划到2026年将实现非现场检查量占比超过60%。
10项异常行为可智能识别
丽华快餐在北京有22家快餐店,生产区域已全部安装监控摄像头,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监控,接入市市场监管局事中监管系统后,执法人员不到现场也可实现对企业工作场景的检查。据了解,这套系统在AI识别技术的加持下,可以通过摄像头对工作人员口罩和厨师帽佩戴、抽烟行为、水池规范使用、老鼠活动等10项内容进行实时智能识别,并将异常行为截图上传。执法人员在后台通过电脑或手持电子设备就能发现异常并进行处理。
走进丽华快餐(西客站店),在生产区域里,北青报记者看到十几个摄像头,它们拍摄的实时画面在店内办公室的监控显示器上可以看到,羊坊店街道市场监管所的执法人员在所内也能看到。打开执法人员手中的电子终端,可以看到多条AI识别推送的异常识别提醒。“你看,这个异常锁定是口罩,她的口罩没戴好,挂在了下巴上。这个行为是否违法呢?通过查看,我们发现这位工作人员所处的位置是在包装间,没有明确要求必须佩戴口罩,所以这条异常推送,我们做了误判处理。”羊坊店街道市场监管所副所长王卉介绍。
餐企实现24小时在线监控
王卉说,以前执法人员需要拿着执法文书一家家去检查餐厅后厨情况,现在借助“互联网+明厨亮灶”,只要在屏幕上点一点,就能迅速掌握餐厅后厨食品加工操作过程。对于被AI锁定的违法行为,执法人员会第一时间上门检查;对于轻微违法行为,执法人员会通过微信等方式对企业进行提示,完成整改。“AI技术可以24小时不间断识别预警,这样就延伸了监管触手,增加了精准度。特别是老鼠活动痕迹的识别,我们在日常检查中,一般看不到老鼠,它经常在夜间出现,这个摄像头非常敏感,可以精准捕捉,对我们的非现场监管起到了很大的助力。”
丽华快餐总公司经理牟剑则表示,非现场监管可以节约企业迎检的时间,监管人员发现员工存在操作行为不规范的,还能远程督导,帮助企业高效完成整改,让企业能更加集中精力搞生产经营。
据了解,今年以来,本市全面推行以非现场监管为标志的数字化监管改革,就是要重点解决过去传统“巡街式”“拉网式”检查存在的无效、低效检查问题,要求各监管部门充分探索运用视频AI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筛查等技术手段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以科技赋能推动实现向“数据监管”的变革。
以非现场监管推进精准监管
通过推行非现场监管方式,政府部门进一步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率,同时推动企业充分自律自治,不断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据了解,本市非现场监管推行半年以来,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
“我真的没想到,我们养老院前台的画面这么清楚,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看得一清二楚,我回去得和他们说,得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的服务。”昨天,东城区东直门街道养老院行政院长吴汉宏站在东城区智慧养老一体化数字平台前惊讶地说道。
智慧养老一体化数字平台如何对养老服务实现非现场监管的呢?东城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董蕾介绍,这个平台前端偏重对养老服务质量监管监测,实现服务申请、签约、服务过程、补贴结算全流程、留痕化的管理模式,是养老服务质量监管的重要工具。监管系统后端通过视频融合技术,将全区16家养老机构中控室、值班室,49家养老服务驿站重要业务场景的视频监控信号进行采集回传,确保第一时间可以掌握养老服务机构重点部位、关键场景的实时情况,确保安全。
平台能实现对全区4535张养老家庭床位的全面监测。比如,服务人员对养老家庭床位的老人进行上门“巡视探访”,他需要在进入老人家中后,通过手机APP进行打卡,在结束服务时也需要打卡并拍摄照片上传,通过时间和地点的比对,系统可以判定服务人员是否完成了巡视探访服务。在平台上,老年人的基本信息、服务人员信息、服务内容和过程、服务时长、佐证材料等内容都清晰可见。结合服务结果,老年人可以为上门服务机构打出满意度评分,系统还会进行动态排名。
在北京市交通委,他们应用多种非现场技术资源,动态监管驾驶员培训全过程,通过汇集全市80家驾培企业系统数据资源及相关部门监管数据资源、视频监控等感知体系,促进企业服务规范化、透明化,增强远程监管、动态检测、预警防控能力,打击缩减学时、“黑驾校”等违规违法行为,有效回应解决群众关切。北京海关在亦庄海关、中关村海关等对辖区企业试点远程视频检查,这种模式大幅提升了检查效率,大幅缩短货物通关时间。
当前,本市已将非现场监管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北京服务”品牌的重要举措,探索运用数字化方式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以科技赋能监管效能提升,将以前必须到实地开展的现场检查转变为非现场监管方式,既能精准发现风险问题,又能减少对企业的现场打扰。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薇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薇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