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宣布,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黎锦技艺)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决定,不仅让海南黎锦步入了人类非遗的殿堂,更让其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海南黎锦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棉纺织染绣技艺之一,被称为中国棉纺织历史的“活化石”。黎族虽然没有流传的文字,但勤劳聪慧的黎族百姓,将民族的图腾与生活的场景织成几何图样的黎锦,形成了独特审美与记忆。现如今,丰富多样的黎锦产品也走进大众视线,成为大家喜欢的文化产品。
在五指山市黎锦传习所,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香兰正席地而坐,编织黎锦。她大半辈子致力于黎锦技艺的传承、创新与推广,至今已是第四十二个年头。
黎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香兰:大概是13岁的时候,我从母亲那儿接过自己的第一架腰织机,从那时候开始跟母亲学习黎锦技艺,15岁就可以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以前编织图案都是没有图纸参考,靠脑子构思,母亲是手把手地教,后面技术熟练,我就开始创新改进图案,不断研究黎锦技艺。
黎锦制作复杂,它的工艺包含了纺、染、织、绣于一体。一般先用海南岛的棉纺出棉线,再用苏木、野板栗、假蓝靛等植物按需配比、发酵或蒸煮,然后将棉线染成褐、红、蓝、黑等多种颜色。最后,这些彩线才由织锦人在踞腰织机上慢慢织出带有精美华丽图案的黎锦。
黎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香兰:黎锦图案目前所知的有100多种,大体可分为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等纹样。最早的时候,我们黎族祖先会用这些图案记录一些民间传说、农耕场景还有日常生活,发展到最后,表示吉祥寓意。
现在,刘香兰更多时候从“手艺人”慢慢变成了“守艺人”,她整理经验,自编教材,已经培养了成百上千名学生。
五指山市土生土长的90后黎族姑娘陈孟丽,生活和“黎文化”密不可分,对黎锦制作更是从小就耳濡目染。怀揣着对传统非遗技艺的热爱,陈孟丽大学毕业后回到五指山市创业,成立了个人工作室,投身黎锦文创产品的研发。其间,她也一直跟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香兰老师学习黎锦图腾文化和技艺知识。
黎族服饰五指山市级传承人陈孟丽:我目前更多是尝试探索黎锦与其他工艺的一个跨界,想去拓宽黎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我们的黎锦能够真正走入普罗大众。
近年来,五指山市通过建立黎锦技艺传习场馆、开展“非遗项目进校园”项目、设立“黎锦学堂”等形式,在全市中小学设立涵盖黎锦技艺的民族非遗课程。此外,还开办了黎锦技艺项目培训班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班,将这一古老艺术与现代时尚巧妙“碰撞”。自2023年9月以来,五指山市举办了一系列民族“村秀”活动,模特们身着新制黎锦服饰在T台上展示,经过设计师的重构与组合,让传统黎锦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五指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喻倩:我们和国际时装设计师合作的黎锦2025春夏巴黎时装周大秀活动在巴黎上演,海南黎锦惊艳亮相,国内外的设计师们合作,将黎锦的传统图案与现代时尚剪裁、潮流元素巧妙融合,进一步提升了五指山黎锦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文/记者 刘小月 李海锋 叶飞 许云 范珊珊 五指山广电
编辑/朱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