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量化机构入场 外资持续布局中国
中国证券报 2024-12-19 09:28

近日,宽立资本全资子公司宽立(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基金业协会完成私募管理人登记。继元盛、英仕曼、桥水、Two Sigma、德劭、迈德瑞等之后,又有一家国际量化机构布局中国。近年来,外资机构持续入场,目前外资证券私募机构总数已超过30家。展望后市,外资机构对2025年中国经济表示乐观。

宽立(上海)私募基金完成登记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网站信息显示,一家名为宽立(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证券私募近日完成私募管理人登记。该公司成立于2024年3月14日,法定代表人为HAN LIN,为外商独资企业,由Aspect Capital Limited(宽立资本)全资控股。这也是年内首家落地的外资私募证券管理人。

宽立资本是一家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量化对冲基金,其网站显示,这家员工超过130人、最新管理规模超过90亿美元的量化机构成立于1997年,由Anthony Todd和Martin Lueck创立,两人均来自知名量化投资机构AHL(后被英仕曼收购),其中,Martin Lueck是AHL的联合创始人之一。Martin Lueck目前担任宽立资本的研究总监和总裁,Anthony Todd任首席执行官。旗下投资主要策略包括趋势跟踪、宏观和货币以及多策略等。

2022年12月4日,中国证监会网站信息显示,宽立资本获得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2023年底,宽立资本开始筹备在上海设立办公室。

早在2021年,宽立资本就已“瞄准”中国市场,设立海外中国策略相关产品,面向海外专业投资者,投资中国的股指期货和商品期货市场。具体而言,其策略覆盖超过40种中国金融和商品期货品种,包括橡胶、大豆、铜、玻璃等期货合约。

宽立资本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宽立资本进军中国市场,侧重于多元的国内商品期货和政府债券期货。中国期货市场具有较高的深度和独特性,在全球商品定价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像PTA、聚乙烯等化工原材料品种在西方没有等效市场,对于这些商品的全球定价,中国市场有很大的话语权。”

外资量化布局节奏分化

近年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外资机构在中国的布局日益深化,截至目前,外资证券私募机构总数已超过30家。

2016年,瑞银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在中国成功落地,外资机构在中国证券私募市场的布局逐步展开。登记数量在2020年达到历史高峰,共有8家外资机构在中国成功备案:包括润晖投资管理(天津)有限公司、上海首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柏基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迈德瑞投资管理(珠海横琴)有限公司、鲍尔赛嘉(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威廉欧奈尔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弘收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罗素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与宽立资本类似的外资量化机构亦对中国市场展现出兴趣。桥水基金、Two Sigma、德劭投资、元盛资产管理、英仕曼集团和迈德瑞资产等量化投资巨头,纷纷在中国设点布局。市场人士认为,与传统私募机构相比,外资量化私募似乎在适应中国市场方面展现出一定的优势,能够迅速调整投资策略,以适应国内市场和环境的变化。从规模来看,外资量化私募发展步调并不一致,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分化。仅有桥水(中国)投资突破百亿规模,腾胜投资(上海)和德劭投资(上海)的规模在50亿元至100亿元之间,英仕曼(上海)投资和元胜投资(上海)的管理规模则在20亿元至50亿元之间。其他的外资私募机构则管理规模普遍较小。

看好2025年中国经济

外资正在持续看多中国。

展望2025年,贝莱德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宋宇近日表示,对中国经济的看法比较乐观。宋宇预计,新兴科技行业会出现很多亮点,包括芯片在内的中国高科技企业具备快速发展潜力;与此同时,房地产行业会出现明显的边际改善,在政策宽松之后,房地产行业将趋稳。

景顺亚洲(日本除外)首席投资总监Mike Shiao同样对中国市场持乐观态度。Mike Shiao预期政策支持或将继续,近期或落地更多措施。9月份刺激措施的积极影响已经逐渐显现,包括制造业活动回升。他预期,中国经济复苏还为其他亚洲经济体创造了机会。商品和服务出口领域如旅游和交通运输,将从中国经济复苏中受益。中国经济复苏利好亚洲市场,随着中国经济复苏加速,预计其对商品和服务需求的增加会刺激周边经济体的增长水平,并带动整体亚洲地区的企业业绩上调。

编辑/范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