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值得尝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7 08:30

“大数据杀熟”是指在一些餐饮、出行平台上,老用户反而享受不到优惠,甚至价格更高。据央广《中国之声》报道,“年轻人开始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的话题近日引发热议。一些年轻人尝试通过评论“哭穷”等手段反向驯化算法,如频繁表达“太贵了,买不起”“我不打算买了”之类意见,以新的“人设”影响算法推送,最终达到享受优惠的目的。

相关调查显示,不少受访者遭遇过大数据杀熟的情况。虽然平台方否认存在大数据杀熟,或者承诺不使用大数据杀熟手段,但从监管部门到用户,已经不再惯着这种行为。上个月,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重点之一即为整治大数据杀熟乱象。

相应地,一些年轻用户以反向驯化等方式整治大数据杀熟,取得不错的效果。比如,有网友反复评论“机票太贵了,买不起,不去了”后,发现机票价格从4309元降至1903元,降幅十分可观。另有网友反映,自己在有关外卖红包攻略的帖子下发表“某某软件,我要卸载你”等评论,获得红包明显增多,而且卸载软件几天后重新下载,会获得更多红包。

对此,相关平台辩称,价格差异受多种因素影响,无法证明最终降价是由用户所评论的内容决定的。但笔者以为,反向驯化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是年轻人对平台算法问题的意见表达,希望平台方能够读懂大家的情绪和诉求。

从技术角度分析,这种反向驯化或许是有效果的。大数据杀熟的逻辑是,平台根据用户的年龄、职业、消费水平、个人喜好等要素看人下菜碟,对相同的产品设定不同的价格标准。当用户对某些平台产品价格或者应用服务表达不满情绪或作出反向评价时,相当于个人喜好等要素发生了变化,那么平台就可能根据新的要素,向用户重新推送信息。

如果更多用户对大数据杀熟进行反向驯化,就更可能对既有大数据模型产生影响,导致平台算法机制不能按照原有的设计逻辑运行,大数据杀熟就有可能演变为“反杀”。

必须看到,即使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确有效果,但平台也可能对反向驯化进行技术反制,因为平台具有技术和算法上的优势,更懂得如何利用这些优势“算计”用户。所以,有关职能部门、监管部门通过开展平台算法典型问题综合治理,依法依规遏制大数据杀熟,应该比个人用户反向驯化更有效果。

加强大数据杀熟综合治理,既需要开展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也需要出台严格的大数据杀熟认定标准,为用户维权和监管执法提供科学的依据。总之,用户反向驯化或反制大数据杀熟,是一种值得尝试和探索的治理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市场秩序既需要政府的有形之手,也需要市场的无形之手发挥积极作用,年轻人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就是无形之手发挥作用的一种努力。

文/丰收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用魔法打败魔法”的无奈待解
中工网 2024-12-21
整治大数据“杀熟”势在必行 专家:平台算法治理须平衡创新与监管之间的关系
广州日报 2024-11-29
多方合力破解信息茧房、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等问题 算法:有“共治”才有“共享”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03-18
加强平台监管,防止“大数据杀熟”!
人民日报 2024-02-29
人民时评:加强平台监管,防止“大数据杀熟”
人民日报 2024-02-29
加强平台监管,防止“大数据杀熟”
人民日报 2024-02-29
合力治理大数据“杀熟”
经济日报 2024-02-05
大数据杀熟何时告别人人喊打却无可奈何?
工人日报 2024-01-3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