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久病成医”,患病时间长了,很多糖尿病患者对控制血糖就有了一套自己的经验,觉得糖尿病也就那么回事,不痛不痒的。慢慢地就放松警惕,监测血糖的次数也少了,定期体检也取消了,降糖药也不按时服用了。
然而,糖尿病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本文介绍6个控制血糖的真相。
1.血糖高没感觉,但危害巨大
常见误区:得了糖尿病,仅在测血糖时发现血糖高一点儿,但身体没有不舒服的感觉,你可能以为糖尿病不是什么大病。
真相是:高血糖会慢慢地侵害身体的各个部位,导致各种各样的并发症,从头到脚,从里到外,从肉体到精神,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严重的、终身性的。
糖尿病并发症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很长、很缓慢,且不易察觉。
因此,得了糖尿病,必须控制血糖,而且要平稳达标,没有高血糖和低血糖风险,才能有助于延缓糖尿病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享受健康人生。
2.注射胰岛素后是否可以停用,因人而异
常见误区:很多糖尿病患者担心打上胰岛素就不能停了,就像上瘾一样。
真相是:有些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后可以停用,有些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患者是否可以停用胰岛素,需要医生根据糖尿病的分型、胰岛功能、血糖控制情况等综合因素判断[2]。有些糖尿病患者可以停用胰岛素,有些糖尿病患者不能停用胰岛素。
即使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和上瘾没有关系,而是身体的需要。因为胰岛素属于机体分泌的生理激素,当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功能缺陷或分泌绝对不足时,血糖就会升高,这种情况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可以弥补自身胰岛素的不足,有利于平稳血糖。而且正确使用胰岛素还有保护胰岛功能的作用。
多个研究发现,在2型糖尿病的早期阶段,通过胰岛素强化治疗不仅可以快速稳定地控制血糖,还改善了胰岛β细胞的功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有希望停用胰岛素后,仅通过控制饮食就可以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
3.巧吃主食能帮助控制血糖
常见误区:很多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血糖,不敢吃主食,甚至每天只吃一点点儿主食。
真相是:巧吃主食,即控制吃的数量,并且选对种类,能帮助降低餐后血糖。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建议,控制不好餐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可适当降低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
以成年人(每天能量需求为:1800-2000千卡)为例,相当于一天应摄入碳水化合物的总量为200-300克,换算成主食就是:2-3平碗的米饭或2-3个拳头大小的馒头。
如果你的血糖控制得不好,还可以在上述基础上再少吃一些主食。但少吃不等于不吃,至少保证每天两个拳头大小的主食量。
当然,不同量的主食对餐后血糖的影响不同,糖友可以通过经常监测餐前和餐后血糖,逐渐确定不同量的主食对血糖的影响。
主食要选对种类,建议多选全谷物和低血糖生成指数(GI)的食物。
因为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影响餐后血糖的主要因素,这样吃主食,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反而对控制餐后血糖有帮助。
4.身体感觉良好,也要做糖尿病并发症筛查
常见误区:有的糖尿病患者觉得,身体没有不舒服,做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就是浪费钱。
真相是:不筛查就无法发现一些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状况,错过治疗时机,失去缓解糖尿病并发症的机会。
糖尿病患者不仅在初诊时,要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问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生化检查等[5]。之后,也要定期进行代谢控制情况及并发症评估。
具体项目包括: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随着病程逐渐发展的。起病非常隐匿,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几乎不能够逆转,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因此,防治慢性并发症,应以预防为主,严格监测血糖,定期去医院体检,做好相关并发症筛查,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5.血糖平稳了,也要监测血糖
常见误区:有的糖尿病患者一看血糖平稳了,就不测血糖了。
真相是:每天的生活都是变化的,饮食、运动、心情等,都在变化,血糖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在血糖平稳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也应规律地进行自我血糖监测。血糖监测的时间点和频次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调整。
不同的检测时间点,代表不同的意义。比如空腹血糖已经控制得很好,但糖化血红蛋白不达标,就可以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了解饮食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
测血糖的频率根据病情的实际需求来决定,比如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患者,监测原则是每周监测2-4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
采用基础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监测原则是测空腹血糖;采用预混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监测原则是测空腹和晚餐前血糖。以评估降血糖的效果,并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总之,血糖平稳了,原则上可以减少监测血糖的次数,但不能不测血糖。
6.空腹血糖达标不代表血糖达标
很多糖尿病患者会监测空腹血糖,认为空腹血糖控制好了,血糖就达标了,就可以远离并发症。
真相是:空腹血糖不能代表血糖控制的全面情况,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都需要测。
此外,2型糖尿病患者常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一个或多个组分,如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等,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进展速度及危害。
因此,科学、合理的2型糖尿病治疗策略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和体重[5]等各项指标。
老师:控制糖尿病的6个真相
1.高血糖可能引发各种微血管病和大血管病变,对身体的损害巨大,应高度重视。
2.注射胰岛素后是否可以停用,需要医生根据糖尿病的分型、胰岛功能、血糖控制情况等综合因素判断。
3.糖尿病患者应选对主食,并控制食用量,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
4.定期到医院做体检,早发现、早治疗,争取逆转糖尿病并发症。
5.血糖平稳了,仍建议继续监测血糖,可减少监测次数。
6.仅空腹血糖达标还不够,还需要监测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体重等指标,做到综合达标,才能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