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岛屿读书3》走进北京大学,讲述这档“神仙慢综”变与不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2 22:38

12月12日下午,《我在岛屿读书》主创进北大暨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活动在北京大学全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大讲堂举行。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编辑家、作家、《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和作家七堇年等节目嘉宾,以及节目主创代表共同出席,大家围绕文学和阅读展开了热烈探讨。

阿来、程永新、七堇年、李洱、陈旭光从与文学作品相遇的经历出发,畅聊了文学和阅读如何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众所周知,阿来不仅是作家,更是行走文学的践行者。活动中,阿来也分享了作家与行走之间的关系。他表示,无论是四姑娘山的秋景、米仓山脉的云海,还是稻城亚丁的岩石,在他笔下,这些都不仅是自然风光,更是探讨人与自然、人与自己的关系基点。“行走是中国文学界的传统,走出去才能看到更多风景,如果有一天我停止行走了,我就枯竭了。”

在李洱看来,正是因为不断地行走,才让以阿来为代表的一类作家,对这个世界永远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他忍不住回忆起了与阿来的一段陈年往事,“多年前曾和阿来老师一起去伦敦的海德公园游览,整个过程中他一直在用单反相机拍各种植物,反复对焦、反复研究,感觉他每走两步就好像在安第斯山脉走了100米,在不断打开一个又一个世界。当然,也耽误了我们很长时间,因为一直在等他。”

行走的收获和感悟也被融入进七堇年的文字之中。“一年中,我有几乎一半的时间在书桌前,一半时间走出去,去打开自己的眼界。”七堇年回忆称,这次跟随《我在岛屿读书3》去希腊的经历,也让她得以看到了一个更大的世界。这个世界,与她二十年前去到过的地方完全不一样。“二十年前,年少的我曾经穷游过希腊,但当时几乎是走马观花地看。这次去,有幸和作家前辈们一起交流,发现原来他们如此平易近人。所以,随着阅历和眼界改变,世界将是更富有层次的。”七堇年说道。

《我在岛屿读书3》开播以来,两种文明的“粒子对撞”在网络上掀起了热议。当嘉宾们在伊拉克利翁街头的“书架书店”,找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相关著作;当来自欧洲的读者对余华、苏童的作品如数家珍……东西方文明的相交相融得到了更多具象化的表达。程永新回忆,节目录制期间,他曾在希腊海边偶遇了一个老太太,后者正用希腊语在朗诵《道德经》。“《道德经》里有一些人与宇宙关系的思考,和古希腊哲学有一定的互通性。好的文明是可以共享的,是属于全人类的。”程永新表示。对此,阿来也深有同感,在他看来,五大洋其实正好把大陆分成了一个又一个独立的“岛屿”,这些岛屿被语言、种族隔绝开来,但是文化却有一种互通的力量,让它们紧密相连。

活动中,江苏卫视总监王希围绕《我在岛屿读书3》的“变与不变”,分享了节目制作上的创新与探索。他表示,三季以来,《我在岛屿读书》“不变”的内核始终是文学和阅读本身,“让熟悉又陌生的人,做真实又有趣的事”是节目组在内容创作上不变的准则。与此同时,节目在不断尝试给观众带来更多“变化”。与前两季节目相比,《我在岛屿读书3》最大的变化便是第一次走出国门,来到了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希腊克里特岛,带领观众在不同文学作品中寻找共通的人类情感,感受跨越时空的文化交融的力量。“这不仅是这档节目扬帆远航的一次尝试,也是中国文学漂洋过海寻找共鸣的一次旅途,更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一次探索。”王希说道。此外,通过“扩列”嘉宾阵容、升级视听技术,节目还原了更多珍贵的文学现场,让世界真正从眼前开始。据今日头条作者与内容生态负责人李黎介绍,截至目前,《我在岛屿读书》全网曝光量已超100亿,在今日头条站内播放量超4.5亿,远超同类型文化节目,生生不息地影响、滋养着很多读者,被点赞为“神仙慢综”。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祖薇薇
编辑/乔颖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