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2024年度“首都医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优促计划”(简称“优促计划”)工作总结会举办。本次会议重点回顾总结了今年“优促计划”的成效,表彰了优秀合作单位、个人和突出项目。自2023年5月启动以来,“优促计划”广受全市医疗机构、京内外医疗企业、产业园区、高校院所以及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关注和参与。2024年“优促计划”以“深耕”为主题,聚焦于扩库、拓域、提能、建联、塑品五大核心工作,重点开展10场见面会、8场推介会、项目库扩库、专家库扩容,优促计划展首次亮相服贸会,完成科转创业营及政策互认互通等工作,并取得了系列有效成果。
据了解,“优促计划”是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积极响应并落实国家相关战略、北京市发展战略等文件要求的拳头项目,也是全国唯一、全程孵化培育式、卫生健康系统主导的医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类项目。“优促计划”以“构建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有组织的医学科技创新转化生态体系”为目标,围绕“选优”和“促优”两大任务,主动探索“政府引导、选优促优;全面培育、多元融合”的卫生健康系统创新转化新模式,推动首都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次总结会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主办、北京市医药卫生科促中心承办。
会上,“优促计划”赋能项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靶向整合素小分子抑制剂”与百洋医药集团完成转化签约,签约额7000万元,标志着“优促计划”链接社会转化资金能力的显著提升。此外,会议表彰了50个“优促计划潜力项目”和30个“优促计划赋能项目”,24个“优秀参展项目”、18家“优秀参展单位”、12家“优秀合作伙伴”、17位“优秀工作者”和17家“优秀组织机构”。会议还邀请临床专家和金融投资领域专家作主题分享。
2024年“优促计划”的主要做法包括:
政策互认互通,探索构建多方联动新机制。与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医疗器械审评检查中心达成政策互认互通,并将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养体系纳入“优促计划”评分体系,应用于本年度终审评审工作。该举措初步探索构建起多方联动高效推动医学创新成果转化的新机制,率先开创出以临床引导解决创新产业链关键堵点问题的新范式。
加强市区联动,以临床创新赋能重点区域产业发展。积极与各区联合举办创新活动,结合各区发展定位精准设计创新项目推介方向,本年度先后与昌平区、大兴区、西城区、海淀区及通州城市副中心举办5场推介会,广泛邀请区域医疗企业参与;试点市区联动新模式,建设亦城工作站,定向开展医学创新转化活动,近距离服务医药健康产业,逐步实现市级资源区域化引流,引导创新研发资源加速产业落地。
加强市院联动,赋能医院创新成果转化工作。截至目前,共84家三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参与“优促计划”系列工作,带动提升首都医疗机构科技创新转化氛围。试点市院联动模式,有效建立起市院联动机制,初步形成管理工具、转化资源、培育体系及理论建设等四方面赋能模式。
搭建实效培育体系,全方位助力项目转化提升。2024年征集项目593个,完成项目管理系统搭建,实现项目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建立项目促优跟进机制,为项目提供面对面专家“会诊”、一对一上门专家“门诊”及全流程管家式跟进等多方面服务,不断提高项目转化成熟度和转化效率。截止目前,累计助力46个项目转化,累计转化金额4.15亿元。
品牌赋能,打造首都医学创新转化新名片。建设市级转化交流展示平台,亮相服贸会,借力北京论坛,呈现“优促计划”医学科技创新成果工作,进一步广泛吸纳政产学研医等多方资源参与,促进优促项目与国内外顶级资源合作。与外部机构组织的名类培训、路演、评审、比赛建立直通机制,帮助在库不同等级项目链接外部推介资源,充分发挥政府效应,推动项目转化落地。
多要素联动,构建医学创新转化生态。发挥政府资源汇聚作用,将院长、医生、投资及企业家等汇聚成为“同学”,以“同学圈”促进不同转化资源融合,分级施策辅导提升项目转化水平,并正式成立首都医学创新转化联盟,首批共有305家单位加入。
理论引领,持续开展医学创新转化研究。结合“优促计划”工作情况,逐步开展《首都地区医疗机构科技创新转化共识及指引》、《医疗卫生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成熟度参考标准》、《首都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白皮书》等研究工作,精准解决转化问题。同时逐步探索形成首都转化建设的标准化范式,为北京地区乃至全国医疗机构及产业各方开展转化工作提供参考。
下一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将在两轮“优促计划”的基础上,持续发挥临床创新的引领优势,提升“促优”服务深度与精度,充分利用政府牵头作用,链接首都地区产业园区、投资机构、孵化器及第三方服务机构等转化资源,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加快在库潜力项目快速落地,并将持续优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医疗成果转化人才队伍梯度建设,全方位助力首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