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职业陪诊师划定清晰的行为边界
工人日报 2024-12-10 11:45

今年9月,辽宁沈阳小刘的母亲感觉胸闷气短,小刘不方便回去,便通过社交平台联系了一位陪诊师。当地一家知名医院心血管内科普通门诊和专家门诊均显示“号满”。陪诊师表示,他能帮忙挂上知名专家号,服务费300元,专家门诊费36元。记者调查发现,这种现象具有普遍性,患者挂不到的专家号,陪诊师却能挂到。(见12月7日《工人日报》)

陪诊师可以挂到患者挂不到的号,一种可能是,陪诊师本人就是“号贩子”,只不过是用陪诊师的身份作伪装。还有一种可能是,他们与“号贩子”合作。若如此,陪诊师不仅成为“号贩子”的遮羞布或合作者,而且更便于为“黄牛”提供“人头”。此外,陪诊师获取紧缺号源或许与他们在医院内部“有人”相关,这类做法虽然没有直接贩号,但找关系、走后门也属于违规行为,对于号源分布的公平性,对诊疗秩序、对医疗行业风气等都可能构成不良影响。对于这种或直接或间接的贩号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

换个角度看,如果陪诊师能够通过正大光明的途径抢到紧缺号源,可以体现陪诊行业的优质服务并增强吸引力。现实中,患者就医普遍需要在网上预约挂号、缴费、查阅报告等,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对线上操作不熟,甚至因存在数字鸿沟增加就医困难。如果陪诊师能够通过正当的操作,帮助这部分患者成功挂号就医,显然可以也应当鼓励其发展。

由此看来,对于陪诊师能够挂到患者挂不到的专家号,既应该及时发现并查处可能存在的不良行为,也要从现实痛点出发,看见背后的患者诉求,别简单粗暴地“一棍子打死”。为此,要给陪诊师行业划定清晰的行为边界,区别对待不同情形,哪些行为可以有、鼓励做,哪些不能做,要让从业者“心中有数”,进而在提升陪诊服务质量的同时,避免部分人员浑水摸鱼。

陪诊师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职业,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公众对这一职业的需求日益增长。在此背景下,陪诊师队伍鱼龙混杂,甚至“号贩子”和“医托”混迹其中,这警示有关方面,陪诊行业亟待规范,只有明确了标准“硬杠杠”,才能进一步促进该新兴职业的健康发展,为更多人带来便利。

文/唐传艳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 | 应尽快堵上陪诊师变“黄牛”的通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07
挂不到的专家号,为何“陪诊师”能挂到?
工人日报 2024-12-07
工人日报:患者挂不到的专家号,为何“陪诊师”能挂到?
工人日报 2024-12-07
市场鱼龙混杂!这些“陪诊师”怎么成了号贩子?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9-24
AI陪诊师上岗 带来就医新体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08-23
如何让看病不再麻烦?陪诊行业需加强监管
工人日报 2024-07-07
上海分级诊疗新政实施月余:接受社区家庭医生转诊的中老年居民占82%
解放日报 2024-05-28
临时家人?变相黄牛?媒体调查:陪诊师专业化还差哪一步
中国青年报 2024-05-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