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内部预期偏弱、有效需求不足等不利因素,党中央、国务院抓住重点、主动作为,一揽子针对性增量财政政策举措精准发力、提质增效、协同推进,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为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和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财政政策适度加力。2024年安排财政赤字规模4.06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3.9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保持较高支出强度,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优化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仅1月至8月,我国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累计减税降费及退税金额超1.8万亿元,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积极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措施,大大激发了消费潜能,有效提高了国内需求。
加强基层“三保”和重点领域保障支出。2024年中央财政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超10万亿元,有效填补基层财力缺口,兜牢了基层“三保”底线。10月份我国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累计达到34931亿元,以更大力度支持基本民生保障。
积极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从2024年开始,我国将连续5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解地方债,再加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地方化债资源累计达到10万亿元,有效推动地方债务治理由应急处置向主动化解转变,缓解了化债压力,拓展了政策空间。
看到成绩、成效的同时,也应关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比如,地方政府债务局部风险和隐性债务风险仍存;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扩大可能带来财政负担;财政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方面仍有待加强,政策之间的协同效应有待提高;预期管理效能和质效有待提升;等等。为了能够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应多措并举,系统提升财政政策效能。
继续加力增效。短期内积极的财政政策应乘势而上、继续加力,充分利用政策空间,通过扩大预算安排,扭转经营主体信心和预期,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优化支出结构,明晰财政保障先后次序,确保重点支出应支尽支;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关键作用,切实起到扩投资促消费功效。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健全预算制度和税收制度,优化税制结构。
健全预期管理机制,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在引导微观主体心理预期和市场行为方面的积极作用,全面提升财政政策的预期管理效能,减少预期偏差、预期扭曲和预期混乱,形成预期改善和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和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适当扩大用作资本金的领域、规模、比例。管好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确保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严格落实地方化债方案,切实降低债务风险。做好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产业等政策的协同,强化政策统筹,避免合成谬误和分解谬误。
文/王立勇(中央财经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