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京津冀三地联合签署《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京津冀低空经济产业联盟,共同推进飞行服务平台统一建设、协同运行、信息互通,标志着三地已认识到京津冀在低空经济产业的研发、制造及场景应用方面高度互补,形成协同培育低空经济产业的重要共识。低空经济有望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的重要新抓手。
目前,京津冀地区低空经济已有一定规模,通用航空市场和无人机市场的发展尤为迅速,上下游产业加快成链成群,产业基础逐渐夯实。低空经济设施配套与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低空经济研发试验平台、运营孵化平台协同推进。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低空+文旅”“低空+治理”“低空+物流”等领域快速发展,北京延庆推出飞机驾照培训、乘直升机或固定翼飞机俯瞰长城等旅游体验,天津宁河区采用无人机在湿地核心区实施治安巡检和生态数据收集,河北石家庄规划医疗物品和外卖食品无人机配送等应用。
尽管京津冀地区低空经济产业、设施、场景加速发展,但仍存在技术研发能力不足、核心技术依赖进口、空域资源配置不优、产业链条不完整、市场挖潜不深等问题,多数领域缺乏规模大、上下游带动能力强的链主企业和知名品牌,城市空域管理技术有待提升。为此,应健全低空经济政策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完善人才培养和创新体系,提升低空经济领域协同发展水平。
协同优化区域政策机制。强化规划协同,推动三地“十五五”规划纲要、专项规划协同,确保低空经济发展重点任务、重大项目、重要产业配套体系错位发力、相互借力。强化政策匹配,提升空域政策和产业政策协同度。强化法规创新协同,推进低空空域协同立法,加快出台京津冀运营体系标准,前瞻满足“政府端”“企业端”“个人端”场景使用、商服模拟、环境测试、安全飞行、产研融合、利益共享等方面发展需求。强化协同治理,建立京津冀低空高精度空域数字底图,构建保障首都安全的多圈层低空安防解决方案。
协同打造低空产业体系。推动产创融链,打造“北京研发+天津孵化+河北量产”全周期融合链条,构建全国低空“黑科技”转化、投产、营商便利点,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及时应用量产。推动产业补链,鼓励链式招商,重点支持电池、电推进、飞控系统、机身材料、整机研制、航空器检修等环节增资扩产,形成全产业链。推动产供强链,共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以需求为导向建强生产性服务配套体系。推动区域延链,优化京津冀低空经济产业平台布局,依托雄安新区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滨海新区、滨海高新区、石家庄、张家口、衡水等地推进应用场景试点和先进飞行产品制造,鼓励“大兴+宁河”等跨区域协作模式。
协同塑造低空经济生态圈。共育人才圈,共建信息共享人才库,梯度引育各级各类低空经济人才,与民航高校和航空航天科研机构建设技能实训基地,支持三地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相关专业。共塑消费圈,依托京津冀城乡人口和中高收入人口较多的市场优势,覆盖山区、矿区、景区、沿海、近海的多元场景优势和北京国家对外交往中心的区位优势,率先打造低空经济国际展示和消费示范区。共畅流通圈,支持雄安新区、张家口、密云等地打造往来北京的通勤机场,推进京津冀综合交通体系“适低空化”改造提升,规划低空航路航线,强化低空智联和通导感知。共拓资金圈,设立京津冀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发挥北京证券交易所作用,支持低空经济及相关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升级。
文/李沛霖 卢伟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