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了坚持守正创新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任务要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其中,极为重要的是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进形成理论创新。同时还要加强学习研究宣传,更好地让党的创新理论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
坚持守正创新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守正创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方法论特质,也是我们党取得成功的密钥。“正”即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新”即新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守正创新就是根据事物发展的内在要求,形成新判断、进行新创造。对于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这是新时代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必须坚持的大趋势、大逻辑。
守好党的理论创新之“正”,首要之处就是要守好党的领导和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正”。回望中华文明5000多年历史,没有哪一种政治力量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如此深刻地改变中国命运。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信仰信念、政策主张,决定了中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因此,守好党的理论创新之“正”,必须守好党的领导这个最鲜明的特征和最大的优势。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为解决中国的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因此,马克思主义之“正”也必须坚守,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守好“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之正,守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
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唯有在守正的基础上革除墨守成规、思想僵化等陋习,以创造性思维认真探索、努力破解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守正创新绝不是刻舟求剑,更不是固步自封,而是要根据时间空间的变化,与时俱进地调整推动事物发展的策略,正确处理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才能实现有活力的守正,才能创造出合乎规律性的成果。
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这一深刻道理早在170多年前就被马克思揭示出来。理论只有被群众掌握才能产生巨大能量,群众能不能接受和掌握理论,既要看理论本身是否科学,还要看其话语方式是否有新意、传播手段是否契合时代需要。
正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深刻阐明了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的重大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已经在话语创新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如“中国梦”“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经济新常态”“人类命运共同体”“亲诚惠容”等创新性话语表达,正是其生动写照。这些话语以有思想、有品质、有温度的通俗表述方式,不仅让人耳目一新,提炼了标识性概念,而且打造了为国际社会所理解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向世界传达了中国愿景,让世界听懂了“中国之声”。
在数字化时代,创新党的理论传播途径同样重要。新时代的理论创新需要构筑立体式的宣传矩阵,要着力形成集网站、移动客户端,以及微博、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短视频等于一体,速度快、受众面广、影响力大的全媒体传播格局。近年来,一些地方注重加强基层理论宣讲,通过打造“理论轻骑兵”“基层宣讲队”等形式多样的宣讲队伍,深入群众生产生活一线宣讲党的创新理论。这种宣讲方式拉近了理论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有效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深入总结这些经验做法可以发现,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关注点、不同的诉求。因此,能不能紧密结合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宣讲就成为影响党的创新理论能不能直抵人心、触动人心的关键。这就意味着,要把分众化宣讲看作基层理论宣讲的内在要求、提升其效果的重要方法。比如,在主题上,在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内涵和精髓要义的前提下,还要结合机关干部、党员和群众等的不同需求选择具体的宣讲问题。在方式上,要因人而异,采取“授理论、讲政策、析案例、释疑惑、讲故事”等不同方法,通过集中式、分散化、小型化等形式开展宣讲。
话语因思想而拥有灵魂,因传播而获得持久生命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不仅要推动创新理论的生产,还要加强其宣传普及。通过话语创新和传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无疑是在着力打通党的创新理论系统工程的“最后一公里”。
文/陈朋(江苏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研究员)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