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CCAPP)2024年度会议召开。会议由CCAPP、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及能源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2024)》报告在会上发布,是该系列报告第四期。今年报告以“减污降碳推动经济绿色发展”为主题,在往年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协同治理监测指标体系,报告更新了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气候、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污染去除技术提质增效等指标。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院士在致辞中指出,今年是“减污降碳协同”的重要时间节点,“能耗双控”转向“碳排双控”标志着绿色转型进入关键时期。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肩负着国际减碳义务和国内减污重任。中国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但近两年来污染防治进入深水区。以上因素都赋予了《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2024)》报告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往三期报告在国内外获得积极反响,今年第四期的发布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期盼。
在主旨报告环节,生态环境部前总工程师刘炳江以“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形势和展望”为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王会军院士以“气候极端性加剧及带来的挑战”为题,北京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教授朱彤院士以“高影响天气的健康风险”为题,能源基金会环境管理项目主任刘欣以“E.A.C.H战略更新——支持CCAPP伙伴研究进展”为题,分别阐述了各自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分析研判。
会上发布的《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2024)》通过追踪各项指标的进展、对比国内外发展情况、结合地方实践经验,分析中国在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道路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解决思路。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实施的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措施已经显著改善了大气环境质量,但改善成果尚不稳定,重度污染事件时有发生,部分时段和区域排放出现反弹是影响全国及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主要原因。近年民用部门实现了较为显著的二氧化碳与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但电力与供热部门的二氧化碳与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仍呈现“双增长”趋势,工业和交通部门的协同减排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2030年之前,末端治理政策还将继续在改善空气质量进程中发挥主要作用;2030年之后,面向碳中和目标的能源与产业结构转型政策将成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主要驱动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编辑/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