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区”建设第四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向全市复制推广,涉及重点产业提质增效、核心要素优化供给、政府职能加快转变、特色园区创新发展等领域,系统反映了“两区”建设的最新成果,为各部门、各区高质量推进“两区”建设提供借鉴。
此批复制推广的案例均来自“两区”建设创新实践,总计36项。
在重点产业提质增效方面,包括打造AI大模型集聚区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平台为支撑的“一带一路”B2B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服务新模式、无人机产业“四位一体”培育新模式等9个案例。
在核心要素优化供给方面,包括京津冀知识产权保护司法协同机制助推“同城效应”新发展、构建“三化”知识产权解纷机制、RCEP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新模式、科创企业认股权策略主题基金融资新模式等7个案例。
在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方面,包括外资企业设立登记全程网办一网通办、首个全环节分布式真实无纸贸易试点落地、京津冀保税展示交易异地监管模式、生物医药进口海关“全环节快速通关”模式等14个案例。
在特色园区创新发展方面,包括外国人来京开展科研工作全环节便利化服务机制、高新视听产业园区共建新模式、市区联动的“人遗专员”管理服务模式、打造“博士农场”农业技术产业转化新模式等6个案例。
“两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自2020年启动以来,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大胆探索创新,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已先后以多种形式向全国复制推广试点经验和创新实践案例40余项,向全市复制推广四批次121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有效发挥了“两区”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
“两区”建设第四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节选)
案例1 AI大模型集聚区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人工智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而AI大模型建设水平是影响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海淀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发挥人工智能产业基础优势,聚焦AI大模型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通过加强统筹规划、完善要素保障、搭建协同平台,推动AI大模型产业创新发展,在全国率先打造AI大模型集聚区,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具有首创性、引领性的AI大模型创新成果。
例如,发布国内首个全栈自研AI基础设施“AI大底座”,面向企业AI开发和应用提供端到端自主可控、自我进化的解决方案,让企业可以快捷、低成本地实现“AI能力的随用随取”。又如,发布国内首个“产业级”医疗大模型——灵医大模型,面向大健康上下游产业开放灵医大模型测评、试用,推动医疗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进程。
截至目前,海淀区内AI大模型企业已与制造、金融、零售、能源、医疗等20多个行业展开合作,通过传统行业或企业提供的特定数据,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建设垂直领域的 AI 大模型,用大模型指导和优化企业的实验、生产、监测等,持续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据统计,全国备案的首批向公众提供服务大模型企业总计8家,海淀区有5家;全区已基本形成芯片、框架、大模型、数据技术与处理服务等全产业链部署,集聚人工智能企业超千家,占全市的2/3、全国的1/6。
案例2 RECP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新模式
因不同国家知识产权法规差异较大、知识产权申请和维护流程较为复杂,加之语言和文化差异导致的沟通障碍等问题,企业在RCEP国家进行商业活动时,面临对RCEP国家知识产权法规了解不足的情况。
为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助力企业走出去,丰台区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以RCEP协定正式生效为契机,聚焦知识产权这一重要开放要素,首创北京市RCEP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率先设置RCEP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窗口,为企业提供面向RCEP国家的全链条集成化知识产权“线上一体化+线下一站式”服务。
据了解,北京市RCEP知识产权服务平台面向RCEP国家企业用户与个人提供研发前科技情报检索分析、专利价值评估、技术全景分析报告、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分析和风险评估服务,帮助企业了解 RCEP国家专利技术申报情况、知识产权争议焦点和潜在侵权风险,填补此前的服务空白。
截至目前,北京市RCEP知识产权服务平台覆盖RCEP国家专利超过9300万条。评估周期平均节省17.5天,咨询服务费用平均节省7.7万。
此外,建设RCEP知识产权服务窗口,提供检索指导、科技成果评价、政策咨询等专业服务。通过事项梳理、工作流程再造,将服务事项、管理事项分离,并通过物理集中的方式,将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服务事项聚集在一起,实现研发前、中、后期全流程、一站式窗口办理。截至今年7月31日,窗口咨询总量超过 5000人次。
案例3 外资企业设立登记全程网办、一网通办
做好外商投资企业服务,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内容。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朝阳区坚持数字赋能,聚焦境外投资人身份在线认证这一关键环节,丰富认证渠道,优化服务功能,精简开办材料,实现外资企业开办全程网办、一网通办,为境外投资者在京投资落户简材料、减时间、降成本,提升外国投资者开办企业的便利度。
例如,美籍自然人Emilia(艾米莉亚)女士持“外国(地区)护照”在北京企业服务“e窗通”微信小程序通过“刷脸”方式全程网办“今日金点(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香港企业优选资本海外投资有限公司在北京市首户通过简化版公证文书电子化流转方式投资设立了“北京盈飞汇同科技有限公司”。
实施全程网办,通过“以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路”,实现外商投资企业远程申请、零见面申报,大大减少跨境身份公证认证文件的办理和邮寄时间,可以节省外国投资者资格认证、跨境流转等时间约4周左右,至少缩短一半的办理时间,大幅提升开办效率。
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市全年新设外资企业2810家,比上年增长14.32%。今年1-10月全市新设外资企业同比增长13.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案例4 外国人来京开展科研工作全环节便利化服务机制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会同北京市人才工作局、怀柔区,依托怀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平台集聚优势,聚焦外籍科研人才来京开展科研工作全环节,探索形成“进得来”“留得下”“干得好”“融得进”的便利化服务机制。
例如,在建立需求归集精准响应机制方面,深化“科技管家”“引才管家”服务,组建外籍人才服务专班,推行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建立与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重点企业等之间的人才需求归集通道。在完善“一站式”集成服务机制方面,在怀柔科学城人才服务专区、外国人出入境服务厅提供外国人才服务事项一站通办服务,持续丰富国际人才“一站式”平台线上服务功能,完善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体系。通过集成化窗口服务模式,将外籍人士申请工作许可、工作类居留许可的时间由原来的 12个工作日缩减至5个工作日,并实现 A、B、C 类全覆盖。
此外,在完善外籍科研人才全链条服务事项方面,推进国际人才停居留便利化,支持怀柔科学城内外籍高层次人才的科研辅助人员,凭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和中关村外籍高层次人才担保函件,可以办理与其工作许可证期限一致的工作类居留许可。鼓励开通更多外汇结算业务的银行网点,便利境外高端人才境内经常项目下合法收入办理薪酬收入购汇汇出;进一步加强涉外医疗服务供给,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协调科学城内外籍人才子女入学。目前怀柔科学城已集聚各领域外籍人才600余人。
信息来源:开放北京
编辑/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