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秋冬,大量树叶飘落,为了让落叶多停留片刻,从2018年开始,北京市园林绿化部门在全市范围内采取“落叶缓扫”措施。那么,美景过后,这些落叶会如何处理呢?它们又有哪些用途呢?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北京园林绿化废弃物每年约520万吨,经过回收处理后,一部分枯枝落叶会变废为宝,用于城市的绿化美化。从黄叶美景到落叶回收利用,再次“靓化”城市。
目前,北京的枯枝落叶,已形成了以“落叶化土、枯枝还田”为基本思路的处置利用模式。通常的处理流程是,园林工人将落叶装车运往附近的园林废弃物临时收集点,对枯枝落叶进行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处置。以“落叶化土”为例。落叶经过机器粉碎后,变成松软的细屑,被装入发酵罐,静置发酵三周后就成了有机基质,也俗称营养土。据介绍,1吨树叶大概产生300至400公斤的有机质,能够起到发为植物提供养分、调节土壤水分等作用。
事实表明,推行枯枝落叶变废为宝之举,不仅有效减少了垃圾量,净化美化了环境,彰显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也向社会传递了绿色发展正能量。难能可贵的是,有关部门不断探索园林废弃物有效回收实用措施,推动扩大园林废弃物利用范围,从土壤有机肥、覆盖物到景观小品、人造板等等,应用到矿山修复、果树种植、苗木种植、屋顶绿化等方面,还做成了地景艺术,产品在北京市近几年已经铺设上百万平方米。这是北京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施全面节约战略的生动缩影。
北京以枯枝落叶变废为宝抓手,积极探索“零废弃”新路径,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以故宫为例。自2020年起,故宫博物院启动“零废弃”项目,共设置了40个堆肥箱,将院内园林垃圾腐熟为有机肥料。截至目前,已累计消纳83.5吨园林绿化垃圾,产出了32.7吨堆肥土壤改良剂。此外,他们还推出了用落叶作为发酵原料编织的手环,深受市民游客的欢迎。事实也表明,故宫实施“零废弃”项目,将环保与文化创意有机结合,取得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成为传播故宫文化、倡导绿色生活的重要载体,值得点赞和推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健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明确,到2025年,初步建成覆盖各领域、各环节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方向已明确、蓝图已绘就,关键要看行动、靠实干。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结合实际建立完善实施方案,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持续完善,节约集约发展不断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众人拾柴火焰高”。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不懈努力,更需市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凝聚共治合力。在实践中,要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将枯枝落叶变废为宝之类的小事做起,把小事当作大事去做,全力以赴把小事办实办成。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定能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持续完善,开花结果,厚植首都高质量的绿色底色。
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人人有责。我们每个人都应发扬主人翁精神,争当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从家庭做起、从日常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养成绿色低碳习惯,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努力让更多的废弃物变废为宝,为北京早日实现“双碳”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也正是枯枝落叶变废为宝之举给我们带来的有益启示。
文/杨维立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