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古代的刀剑真的可以“削铁如泥”吗
天天精彩
2024-11-28
+ 关注

冷兵器时代,炼刀、剑者的极限追求,以及对刀剑的最高评价,都会出现这么一种形容:削铁如泥。

历史中很早就有十大名剑、十大名刀的存在。当然,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极其锋利。

《越绝书》记载:春秋时欧冶子凿茨山,泄其溪,取山中铁英,作剑三枚,曰:“龙渊”“泰阿”“工布”。因后来的唐代讳“渊”,便改“龙渊”为“龙泉”。“龙泉剑”由此成为宝剑之代名,名扬天下,并传承至今。

龙泉剑有多锋利,《战国策》中是这样形容的:“陆断马牛,水击鹄雁,当敌即斩。”也就是说在陆地上,它可以斩断牛、马的骨骼;在水面上,它可以将天鹅和大雁等善于飞翔的大鸟刺落;在面对敌人时,它更具有秒杀的威力,无人可挡。这句话用生动的比喻和排比,突出了龙泉剑的锋利和杀伤力。

同时期锻造、两千多年后出土的镇国之宝“越王勾践剑”在黄土之下埋藏两千五百多年,依旧寒光闪闪,吹毛断发,随意一挥便直接划破二十六张纸。锋利程度,为世人所惊叹。

据史书记载,“龙泉剑”从炼、锻、铲、锉,到刻花、嵌铜、冷锻、淬火、磨光……需要几十道精密工序。铸剑师需要组合几块含碳量不同的熟铁块和炒钢块,经入炉加热后,再进行反复折叠锻打,排除钢中的杂质,提升钢的硬度和密度,从而形成“精铁”。“精铁”加热锻打至少一百次,而且一锻一称,直到斤两丝毫不减,即成所谓的“百炼钢”。

除了剑,历史上杀伤力特强、堪称古代冷兵器的巅峰的唐刀,也是用“百炼钢”打造而成。

那问题来了,古代的刀剑真的会有这么锋利吗?如果真能“削铁如泥”,那现代科技如此发达,能打造出这样的刀剑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下冶铁技术锻造工艺。古代的冶铁技术虽然先进,但远比现代工业要落后很多。而且古人所说的“铁”,多数只是硬度比较高的金属或者合金,并非我们现在意义上的钢铁。

因此两军对垒,利器相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冶炼技术和锻造工艺。

比如汉朝时期,汉军经常与匈奴交战。据史书记载,汉军使用的环首刀,在战场上能砍瓜切菜般砍断匈奴人的武器,这听起来像是很“削铁如泥”。

但实际上,匈奴人当时的冶炼技术十分落后,他们使用的武器很多都是用质量差、杂质多的金属制成的,而且锻造工艺也落后于汉军。也就是说,匈奴人的武器,跟汉军用精钢打造的环首刀,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所以,环首刀能够砍断匈奴人的武器,主要是因为双方武器的材质以及锻造上存在较大差距,并非刀剑本身真的能无视任何铁器。

由此不难看出,古代的刀剑能“削铁如泥”,其实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兵器质量上的相对描述。当然,“削铁如泥”还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人们对锋利兵器的极致追求,以及对力量和胜利的渴望。毕竟在冷兵器时代,拥有一把“削铁如泥”的刀剑,就意味着在战场上拥有更大的自信与胜算。

现代科技想要打造高强度的金属,制作一把“削铁如泥”的刀剑,其实并不难。当然,并不用这么复杂,哪怕提一把如今砍骨头用的菜刀,穿越到古代——在古人眼里,这把菜刀,或许就完全可以称得上“削铁如泥”……

文/马庆民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