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观察|电动自行车停车难如何破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25 10:04

在北京地铁站尤其是大客流地铁站周边停车,一直是电动自行车用户面临的难题。近日,本市完成了对42个一级地铁站周边非机动车停车秩序的治理工作。在停放秩序提升的同时,也有一些细节问题亟待破解,因“马路牙子”偏高导致停车不便就是其中之一。

连日来,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访朝阳门、复兴门、车公庄、青年路、团结湖、九龙山、田村、玉泉路、褡裢坡等城六区和通州区十余座大客流地铁站发现,施划非机动车停车区的马路牙子高度成为骑行者的“拦路虎”,并衍生出新的停车乱象。

1116_7.jpg

十里河地铁站 存在乱停车、逆行多等现象

31171732499789_.pic.jpg

首经贸地铁站,电动车随意停在马路上 摄影/陈亚婷

例如,十里河、望京、朝阳门、田村等地铁站,由于施划停车区的马路牙子较高,将电动车抬上去较困难,骑行者会在人行道逆行,直至寻找到停车位,导致人车混流。在青年路、车公庄、褡裢坡等地铁站,通往非机动车停车区的人行道缓坡经常被共享单车和电动自行车占满。骑行者若想停车,就不得不将车抬到马路牙子上,电动自行车本身就重,而马路牙子的高度在10厘米至15厘米左右,抬上抬下难度不小,有时甚至需要他人协助才能完成这一“艰巨任务”。首经贸、六里桥、九龙山等地铁站,因非机动车停车区被自行车占据且马路牙子也偏高,有些骑行者干脆将车就停在了马路上,存在乱停乱放现象。

1116_3.jpg

宋家庄地铁站,电动车直接骑下马路牙子

31211732499884_.pic_hd.jpg

经测量,车公庄地铁站马路牙子高15厘米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针对非机动车的停车问题,今年出台了《北京市非机动车停车管理工作方案》,重点治理地铁站点非机动车停放秩序。部分地铁站通过桥下空间改造或与周边商场区域协调,增加非机动车停车位。例如,五棵松地铁站新增1500余个车位;东夏园地铁站新增约1000个停车位。目前,本市对天坛东门等42个一级地铁站周边的交通秩序治理已初见成效,但多座大客流地铁站存在的因马路牙子偏高而导致电动自行车停车难的问题,仍待破题。

探访

现场一

坐标:田村地铁站

现象:在人行道逆行找车位

田村地铁站东北口紧邻京粮广场商场,非机动车停车需求旺盛。地铁口附近的人行道上设置了非机动车停车区,虽然人行道路口缓坡处距停车区只有十余米,但在北青报记者采访的四十多分钟时间内,有十几名骑车人都是从路口缓坡驶入人行道,在找到车位前,一路逆行,与行人争道。

31201732499860_.pic.jpg

田村地铁站,电动车在人行道逆行

“马路牙子太高,从内侧车道拎不上去。”采访中,多名骑车人向北青报记者道出了逆行的原因。经测量,田村地铁站附近马路牙子高度在15厘米以上,个别处高达17厘米。马路牙子偏高,给电动车用户造成了不便。大多数骑车人都不会直接将电动自行车抬到马路牙子上的停车区,而是选择骑至路口缓坡进入人行道,再逆行十余米寻找停车位。这一现象在早晚高峰期间尤为严重,由于高峰期停车位紧缺,往往要逆行很长一段才能找到停车位,人车争路,给双方都带来安全隐患。

现场二

坐标:褡裢坡地铁站

现象:缓坡通道被挤占

部分地铁站,受非机动车停车区狭小、通道被占等因素影响,电动自行车主不得不将车抬上马路牙子停车。

褡裢坡地铁站周围小区云集,人流量大,其西南口几乎停满了非机动车。地铁口附近的停车区面积狭小,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停得密密麻麻,秩序较为混乱。

31191732499833_.pic.jpg

褡裢坡地铁站,唯一的缓坡通道被挤占 摄影/ 熊珂萱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地铁口停车区的马路牙子高度在13厘米左右,附近唯一通往停车区的缓坡距离停车区大概15米,但由于缓坡上也停满了车,骑行人很难直接由此进入停车区,只能把车往马路牙子上抬。赶上停车区较拥挤时,抬车过程中还容易发生磕碰。一名常在此停车的居民告诉北青报记者,每次停车都需要费力抬车,耗时耗力。对于体力较弱的人群,这一过程更是十分不便。

现场三

坐标:九龙山地铁站

现象:电动车与共享单车“抢车位”

在大客流地铁站,非机动车停车难的问题会被“放大”。北青报记者探访发现,部分大客流地铁站虽然有标准的非机动车停车区,便于进出的缓坡距离停车区也很近,但由于车位紧张,很难同时满足电动自行车和共享单车停放的需求,特别是距离地铁较近的车位非常“抢手”。

31181732499815_.pic.jpg

九龙山地铁站,无序停放电动车的现象较为严重 摄影/赵楠楠

九龙山地铁站口的停车区相对狭小,其中大部分空间被共享单车占据,而停车区部分区域的马路牙子高度在11厘米至14厘米之间,这让电动自行车既难以找到合适位置进行停放,又很难将车辆抬上去,部分骑行者就直接将车停在马路牙子下的内侧道路上。“我赶时间,看到路边有地方就停了。”一位骑车人表示。

北青报记者观察发现,高峰期骑行人无序停放电动车的现象尤为严重,不仅影响行人通行,还对地铁口交通秩序造成干扰。

调查

增设缓坡能否破解“马路牙子困局”

采访中,一些电动自行车用户提出,能否在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铺设更多缓坡,解决电动自行车停车难、难停车的问题。

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北京在无障碍出行方面已有大量尝试。据市交通部门统计,自2019年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行动启动以来,全市新增6500多处人行道缓坡,并实现了大部分路口的“零高差”。然而,缓坡的设置并非没有限制。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马路牙子高度应保持在10至20厘米之间,以形成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的物理隔离。因此,缓坡通常仅在路口或出入口设置。

显然,在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铺设更多缓坡,需在交通安全和便利性之间找到平衡点。但在北京并非没有可借鉴的样本。在玉泉路地铁站,公交站台设置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并铺装斑马线,而与斑马线相连的马路牙子都做了缓坡设计。这一设置,既保障了行人的通行安全,也可以让骑行人“借道”停车。

这种设计为缓坡建设提供了可行参考。据官方数据,目前北京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超过600万辆。近年来,更是以平均每年百万辆数量增加,数量直逼机动车(截至2023年末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758.9万辆)。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既满足市民需求,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将是“马路牙子困局”的真正解题之道。

专家观点

保障行人安全为前提可以设置临时性缓坡

针对电动自行车用户的现实难题,2012年版《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的制订者之一、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院长陈艳艳表示,马路牙子高度设置在10厘米到20厘米,主要是让非机动车道和人行步道保持高差,充当硬隔离的作用。但规范设置在十多年前,当时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规模远没有现在这么大,随着电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停车问题已成为公共交通治理的重要议题,仅仅在路口处设置缓坡的确难以满足市民停车需求。

陈艳艳建议,设置缓坡需兼顾功能与安全性,可以通过临时性的措施解决电动自行车停车难题。“在一些大客流地铁站周边,或者确有必要的区域,可以设置一些木质或者铁质的缓坡,便于电动自行车骑行者推行。”

陈艳艳还特别强调:“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现行法规,电动车骑行人在通过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时,应下车推行,不得骑行通过。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保障行人的安全及路权,同时避免电动自行车与行人发生冲突。因此需要在周围设置一些围栏或者阻车桩,防止电动自行车骑行者冲进人行道或者进行长距离骑行。”

本版文/本报记者  刘洋 实习生  熊珂萱  赵楠楠  陈亚婷

摄影/本报记者  付丁(除署名外)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这座一线城市,开始限制电动自行车
中国新闻周刊 2024-12-21
“方便”骑行≠“随便”骑行 广州多措并举引导电动自行车文明安全出行
广州日报 2024-10-28
北京石景山警方开展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行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0
闲置空地大变样 稻田地铁站新增3600平方米非机动车停车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4
个人为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 上海首开罚单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02
个人为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 上海首开罚单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02
缓解骑行“停车难” 海淀区11个重点地铁站集中整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8
社区如何精细治理为电动自行车“排雷”
解放日报 2024-03-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