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探访尼雅,回望千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20 21:00

◎晓光

去尼雅遗址,沿着尼雅河下游故道行进。连绵起伏的沙丘里,汽车像在大海波涛中的小船,司机必须紧盯着前边的车辙,小心又果断,摸索着向前。车辙边最常见的是东一块西一块破碎的保险杠。走一趟,车漆被红柳棵子划花是必需的。想来,很多车的前后保险杠全都在剧烈的起伏、转弯、避险中碰碎了。陷车——拖车,拖车——陷车……几十公里,我们走了三个多小时。

窗外,像战场一样,大片大片枯死的胡杨,如战死勇士的遗骸,被风沙剥光了铠甲,吹走了血肉,只剩下森森白骨,扭曲,折断,却仍然挺立。忍不住去想象它们生前枝叶纷披、亭亭如盖、召唤着鸟儿虫儿的模样。

很难想象,这里一千七八百年前,是尼雅河水的尾巴,水草丰美,胡杨树林下,牛羊成群。

尼雅人为何突然放弃了他们的家园?舍弃了大佛像、葡萄园、磨坊、屋里码放着的简牍文书……这个汉代史书上的“精绝国”,几千人口、500个士兵的绿洲小国,丝绸之路上的一个节点,忽然,就消失了。

遗址最近的小县,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民丰。它原来的名字便是尼雅,是尼雅河尾的一小片绿洲。1944年,这里改名民丰,大概是希望百姓丰裕富足吧,可惜不如其名,这里的百姓很多年仍在温饱线以下挣扎。现在好了,家家果园里堆着晾晒的大枣,很甜。

县城还有一座民丰博物馆,刚刚建成布展,试运行阶段。文物不算少,但都是小件。馆里播放着民丰县自己拍摄的关于尼雅遗址的一部纪录片,资料丰富。

1900年,斯坦因在尼雅遗址的发现,震动了世界,12大箱文物被带去英国,引起世界考古界对尼雅的强烈兴趣。经王国维先生论证,斯坦因发掘的遗址就是中国古书上记载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它在大约魏晋时期被遗弃(或损毁),湮没于茫茫沙漠。

1995年10月中日联合考古队在尼雅遗址发掘出土了很多文物,其中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震惊世人,成为国宝。

如今,尼雅河还在,喂养着沙漠里的林草、牛羊、葡萄园、杏树、桑树。那些陶片、那些红柳编织的围墙、那些榫卯结构的木构件,今天仍然在小村延续。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图片故事丨新疆农民沙海“淘金”
新华社 2024-12-09
随笔|塔里木拾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14
图记 | “一步千年”有新篇
新华社 2024-11-13
随笔|塔里木拾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13
考古学家王炳华新书《瀚海行脚》出版,讲述新疆考古60年的发现与思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9
“漏斗架”种植传千年 宣化葡萄迎丰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04
视界 | 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人才培训进行时
新华社 2023-06-08
在敦煌,中外Z世代青年共绘一幅画
中国青年报 2023-05-3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