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医院夜诊排到590多号,北京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多家三级医院已超负荷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1-20 10:00

近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尤其是患儿扎堆儿,令家长焦急万分。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记者对本市三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展开探访,发现患儿数量持续增长,多家三级医院高位甚至超负荷运转。

为了方便就近就医,本市多区公布了提供儿童诊疗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名单及可提供儿科夜急诊的医疗机构名单(下称名单),截至11月18日,名单里共有85家各级医疗机构及32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据市民反馈,名单里的信息基本准确,但由于分级诊疗衔接不畅,导致儿童尤其是低龄患儿就诊仍较困难。

探访 

三级医院超负荷 夜诊排到几百号

输液室里坐满了抱着孩子的家长,孩子的哭闹声、咳嗽声交织在一起。10月下旬记者探访时,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下称首儿所)就已经进入高位运转状态。当时医护人员预测,就诊的患儿会持续增加,医院将面临越来越大的诊疗压力。11月中旬记者再次探访时,果不其然首儿所内已排起了长队。

首儿所输液室人满为患,很多家长只能带着患儿在走廊上输液

医院旁边的小超市里,两类商品卖得特别好,一类是墙面粘钩,另一类是塑料晾衣杆。因为输液室人满为患,许多孩子只好坐在走廊的长椅上,甚至席地而坐,贴在医院墙上的粘钩、家长高举的晾衣杆替代了挂输液袋的架子。放眼望去,门诊部墙面上的粘钩密密麻麻。

家长到分诊台询问得最多的问题是:能不能多开几天药,带孩子回社区输液。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孩子高烧两天了,每天都要到医院挂号排队输液,“孩子生病本来就体弱,这样折腾太受罪了。”

北京儿童医院今年采取了新办法,内科和发热咳嗽门诊均不限号,在白天门诊基础上还增设了小夜门诊,每晚10点30分前都能在自助机上完成挂号。多措并举大幅缩短了患儿的候诊时长。10月下旬首次探访中,医院的诊疗秩序良好,治疗科室、输液室基本能满足患儿的就医需求。然而新举措仍抵不过近期患儿数量的激增。11月16日晚上10点多,分诊屏幕上已经叫到590多号,二楼的输液室里,候诊的家长排起了长队。

儿童医院叫号屏幕前站着不少焦急的家长

记者梳理市民诉求发现,除了首儿所和北京儿童医院等儿童专科医院外,本市多家三级医院同样面临儿童就医难的问题。

市民王女士反映,孩子发高烧,她带孩子到航空总医院完成首诊,却在后续的诊疗中麻烦不断。“每次输液都得重新排队、挂号,因为医院没有另辟复诊通道,每次复诊得花好几个小时。孩子遭罪不说,在医院待久了还容易交叉感染。”

记者了解到,航空总医院已在尽其所能进行调整。医护人员说,医院儿科医疗资源非常紧张,儿科医师已经全员值守,有时每名医生一天要接诊近100名患儿。虽然医院调配了其他科室医护人员支援儿科,但儿科专业性强,其他科室医护人员很难很快上手,缓解就诊难的能力有限。

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承载着顺义区乃至本市东部地区呼吸道传染病患儿的诊疗工作,目前该院夜间门诊排队甚至超过400号,院方坦言医护人员已经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调查 

诊疗衔接不畅 社区中心“接不住”

梳理市民诉求,对于分级诊疗,大家反映最强烈的是输液和后续诊疗。很多市民表示,在大医院给孩子完成首诊后,知晓了孩子的病情和用药,就放心了一半,后续的诊疗希望能回到社区,避免在大医院扎堆儿,可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却“接不住”。

在本市陆续公布的名单中,记者联系了不少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现对于低龄患儿或有药物过敏史的患儿,这些机构的诊疗能力非常有限,工作人员大多建议还是去三级医院诊疗。而且三级医院之间、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可提供的药品并不共通,还有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缺医少药,导致分级诊疗难以落地。

房山区良乡医院是一家三级综合医院,也在近期公布的名单中。家住房山区的王先生近日带孩子在北京儿童医院完成了首诊,为了让生病的孩子少跑路,他决定带孩子就近到良乡医院完成后续诊疗。到了医院才知道,前期诊疗中用的药属于限制级抗生素,良乡医院药房没有这种药。如果想在良乡医院就诊就得换药,需要重新评估病情,为此孩子已经做过的不少相关检查都需要重做。对于这样的情况,王先生表示难以理解。

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付女士的孩子在首儿所完成了首诊,诊疗结果显示孩子需要使用盐酸多西环素进行多次输液治疗。考虑到治疗周期较长,医院排队人数较多,付女士曾想就近前往怀柔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后续治疗,可在致电咨询中被告知,注射用盐酸多西环素不属于该院的基本药物。

记者还根据名单走访了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对能否完成后续诊疗的问题,各单位也都按照相关要求提出了限制条件,除了对6岁以下低龄患儿难以接诊外,在材料提供和流程衔接上也存在不小的障碍。

对于输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般要求携带原就诊机构输液的药品,比如和平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表示,没有可供儿童输液的药品,必须携带原就诊机构开具的输液药物才能后续诊疗。高碑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马连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表示,可提供患儿口服的一些药物,但没有相应的输液药物。

此外,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工作人员也反映,目前可供儿童诊疗的药品并不全。但记者已探访的三级医院尤其是儿童疾病专科医院,均不提供输液药品的外带服务。

回应 

儿科诊疗专业性强 流程优化有待提升

记者梳理大量市民诉求发现,市民一方面呼吁大医院能优化诊疗流程,缩短候诊时间,另一方面呼吁分级诊疗能更好落实。

有市民建议三级医院能开辟专门的复诊输液窗口,或者根据孩子病情,一次性开具多天的输液凭证,减少反复挂号反复排队,避免孩子在医院停留时间过长,出现病情加重或者交叉感染。还有市民提出,不是不愿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首诊,而是在前期咨询中,市民一说起孩子年龄小、症状较重,或者对某类药品过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信心不足了,那家长就更信心不足了,只好把孩子送到三级医院去。”

市民一方面希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医疗资源,提高医护人员的诊疗能力;另一方面,希望相关部门加强指导,帮助各级医疗机构完善衔接机制,让各级医院的诊疗结果、开具的药方以及实际用药能够互认互通,尽最大可能方便患儿就医。

对此,不少医院反馈称,之所以输液患儿需每日挂号复诊,一方面是因为患儿病情变化快,在治疗过程中会发生变化,患儿需每日来院就诊。是否维持原治疗方案,需要由医生根据患儿当日病情决定。另一方面,如果一次开出多天药品,家长需从医院带药回家,而从用药安全考虑,带离的药品不能再回医院使用。

而针对医院人手不足的问题,有医护人员表示,相较成人,儿童无法清晰表达病症的感受,因此在面对面诊疗时,儿科医生需要更强的专业性。考虑到儿童的配合度,后续进行输液等治疗手段也同样需要医护人员具备更强的专业技能。因此仅靠临时抽调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人手短缺的问题。

在采访中还有医院表示,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文件规定,一级、二级医院有相应的用药限制。因此才会出现一些特定药物在一级、二级医院内无法开出和使用的情况。

一边是忧心的家长抱着孩子,拿着长长的“号码牌”焦急万分;另一边则是超负荷工作的医务人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相关部门正视儿科的困难,从政策制定到流程优化多方面统筹,以更专业、更细化、更现实的措施改善部分医院高位运转及各级医院的衔接难题。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冬季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 医疗机构如何应对?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2-19
提高社区医院承接力,让儿童看病更便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27
北京70家二级以上医院设儿科门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1
注意!即日起,北京儿童医院取消门诊取号环节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5-31
儿童医院海淀妇幼诊疗中心今成立 内分泌专家率先常驻
北京晚报 2024-05-15
北京儿童医院窦店诊疗中心携手北京儿童医院举办首届大型义诊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6
面对“儿科荒” 社区医院如何解难题
中国青年报 2024-01-20
面对“儿科荒” 社区医院如何解难题
中国青年报 2024-01-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