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货币政策维持适度宽松 将更注重量价结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09 07:10

11月8日,央行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总结前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情况。随着增量金融政策接连落地,社会预期明显改善,市场信心显著提升。

总体看,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有力有效支持经济回升向好。金融总量合理增长,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广义货币M2同比分别增长8.0%和6.8%,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16.02万亿元。信贷结构持续优化,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4.5%和14.8%,均超过全部贷款增速。融资成本稳中有降,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51%,较上年同期低0.31个百分点。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稳中有升,9月末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较上年末上涨1.0%。

值得关注的是,在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设置了四篇专栏,分别聚焦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体系、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直接融资发展背景下的货币政策框架转型。业内专家认为,在融资结构变化背景下,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量价结合。

增量政策接连落地

今年以来,央行发布了一轮接一轮的增量金融政策。

年初,货币政策在总量上靠前发力,及时降准降息,支持经济良好开局,助力一季度GDP增长5.3%,明显好于市场预期。年中,又在结构方面下大功夫,5月17日,金融监管部门针对房地产市场发展新形势打出政策组合拳,缓解房地产对经济的拖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人民银行及时响应改革部署,7月下旬宣布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采用固定利率、数量招标,进一步明示政策利率,并同步降息0.1个百分点,既是短期宏观调控,也是中长期金融改革思路的体现。

记者观察到,近期的增量金融政策快速落地,力度为近年来最大。9月份以来,为提振市场信心,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9月24日,人民银行宣布了一揽子支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增量金融政策,进一步提升支持实体经济力度。降准降息已落实到位,降准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了1万亿元长期流动性,下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0.2个百分点,带动10月份发布的1年期和5年以上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均超预期下行0.25个百分点,创2019年以来最大降幅。

据披露,目前四项房地产金融政策已全部发布,存量房贷利率于10月25日完成批量调整,惠及5000万户家庭,每年减少家庭利息支出约1500亿元;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两项工具正式推出,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开始接受金融机构申请,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政策文件也已发布实施。

从金融市场表现来看,截至10月31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报2.15%,较6月以来低点上涨10个基点;上证指数收报3280点,较6月以来低点上涨21%;人民币汇率收报7.1160,较6月以来低点升值2.2%。从实体经济看,我国制造业景气回升,10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房地产市场交易趋于活跃,销售面积、销售金额累计降幅收窄,国庆期间,居民看房量和成交量明显回升。

央行行长潘功胜也在多个场合表示将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市场普遍认为,当前经济运行仍面临困难和挑战,外部不确定性也在上升,未来货币政策还会保持对实体经济足够的支持力度。

直接融资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融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对金融宏观调控产生了深层次影响。

央行在上述报告中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强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导作用,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效能,提升金融机构自主理性定价能力,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

下一阶段,央行表示将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保持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稳定性,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实施好存续的专项再贷款工具,推动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与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落地生效。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设置的四篇专栏中,其中一篇介绍直接融资发展背景下的货币政策框架转型,数量目标的淡化。还有一篇,介绍了央行改善政策利率传导的近期举措和下阶段政策方向。

有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一方面,随着结构转型加快,直接融资与新动能更加适配,发展总体加快。但由于金融市场产品和传导链条更加复杂,央行调控金融总量的难度会不断上升,淡化数量目标是必然趋势。另一方面,未来会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的作用。央行一直在按照“放得开、形得成、调得了”的思路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存贷款利率已全面放开,未来要在“形得成”和“调得了”方面下功夫。“形得成”需要金融机构提升自主理性定价能力,“调得了”着眼于利率政策要更好服务于宏观调控职能,尽可能缓解影响利率调控的约束。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稳健”→“适度宽松” 货币政策调整释放哪些积极信号?
央视新闻 2024-12-13
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 加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中国证券报 2024-12-11
货币政策重回“适度宽松”释放什么信号?专家解读
央视新闻 2024-12-10
2025年货币政策定调:2011年来首次调整为“适度宽松”,可能会如何落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2-09
M1“纳新”与时俱进 货币政策框架改革提速
证券时报 2024-12-04
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释放多重信号
财联社 2024-11-10
央行发布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专家:货币政策接连三轮组合拳 支持经济回升向好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8-15
健全市场化利率调整机制 货币政策框架转型进行时
中国证券报 2024-07-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