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朝阳门老街“焕新记”
北京商报 2024-10-16 10:43

10月15日,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北京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东城区朝阳门南、北小街。

时值10月,东城区朝阳门南小街路口车辆井然有序地通过,对面花园中一棵巨大的古树遒劲有力,男女老少在新落成的凉亭中休憩。紧挨着的朝阳门北小街,孚王府东门外的老照片和一幅幅史家小学同学们的新画作吸引了来往人们驻足欣赏……历时近一年,朝阳门南、北小街整治提升告竣,700多年的老街正在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700年老街迎变

朝阳门南、北小街始建于元代,是元大都按《周礼•考工记》“九经九纬”理念构建的路网格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今道路两侧依旧保留着传统的街巷结构,至今仍是北京老城南北交通联系和城市功能的重要承载。

朝阳门南、北小街有它自身的独特性。一方面它历史悠久,自元代以来北京城形成了“大干路—大街坊—小胡同—四合院”的街巷布局,凡与城门相通的是干道,串联院落的是胡同,而连通二者、不宽不窄的就是“小街”,这里依旧基本保留着干支分明的老城肌理。这条街不仅是北京54条“小街”中最长的一条,也是全国1100余条“小街”中最长的,南北牵连长安街和平安大街,向北直抵北二环,东临繁忙的二环路,西通京韵绵长的崇雍大街。另一方面它又蕴藏活力,它坐落在现代居住小区与传统平房院落之间,商铺汇于沿街,民居隐于静巷,是区域重要的城市脉络,也是“生活性的服务商街”。

2001年起,原本狭长的“小街”逐渐变成宽马路、多车道、大绿地的空间形态。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名城所主任工程师李明扬表示,“小街格局‘变大’的同时,却逐渐失去了人性尺度,‘以车为本’的大路、封闭的绿地,这种功能布局带来的是两侧公共空间愈加疏远、局促:车道被停车占据,步道被绿地、护栏和设施阻隔,居民、商户进出绕远成了家常便饭,而商户门前空间、居民通行空间、邻里交往空间,则被禁锢在狭长的通道内”。

由此开始,小街上的各种问题逐渐成为居民议事的热点话题,也是“接诉即办”的高发案件。对此,东城区2023年底开展朝阳门南、北小街环境整治提升,覆盖了北起南门仓胡同西口,南至长安街的长约2.3公里路段。

盘活停车资源

改造老街区,最难解决的是停车问题。

朝阳门南、北小街2001年整治时原无路侧停车位,但因周边停车需求增加,部分停车需求被挤压到这条街上,导致街道上出现“车进人退”现象。整治前,沿途共有230个路侧停车位,但依据《城市道路路内停车位设置规范》(GA/T850-2021)要求,目前车位施划已不再符合规范。

减少朝阳门南、北小街的路侧车位,就意味着要从其他地方补充更多车位。东城区的方法是,通过在更大范围内统筹停车组织,保障街区内停车位总量不变。

据东城区城管委主任张黎介绍,“针对沿街车位调整和居民停车需求采取了三项措施:第一,就地挖潜空间资源,在朝阳门南小街大方家胡同西口建设立体停车设施,其中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包括地面车位在内,总停车位达100余个,有效承接附近居住停车刚需;第二,梯次外迁居住停车需求,前期已通过居民认证的程序,引导大部分居住停车分流到周边停车资源相对充裕的路段;第三,盘活居住区周边富余停车资源,积极协调东四街道的陆军总医院、朝阳门街道的银河SOHO、建国门街道的金宝大厦等,开辟共享停车位100余个;此外,在朝阳门南小街道路西侧设置机动车夜间临时停车区,解决居民夜间停放需求。”

同时,根据商户经营需求,重新规划设置非机动车停车空间。朝阳门南、北小街西侧餐饮店较多,来吃饭的顾客很多是骑车来的,但整治前绿化围栏封闭,没有非机动车停放空间,大家只能停在狭窄通道或非机动车道上。“调整绿化布局后,减少道路西侧绿化比重,在西侧商户周边设置了非机动车停放区。”张黎表示。

如今,大部分非机动车停放区域设置在人行道最外侧,靠近非机动车道,采用缓坡路缘石设计,结合差异化的铺地设计和停车标线,有效引导非机动车停放,同时行人停放后可通过小径直接进入步道空间内。完工后,全街共增设约1500余延米的非机动车停车位,并设置蓝牙道钉、实行“入栏结算”,进一步规范非机动车停车秩序。

“参与式设计”带动共治

城市空间环境的更新只是手段,区域升级才是最终目的。

在前期调研中,朝阳门南、北小街两侧270余家商户的业态,均以生活性服务业为主,“柴米油盐酱醋茶”在这条街上都可以找到,社区商业是街区活力提升的核心驱动力。

2024年4月开始,东城区将整治提升与沿街商户的品牌形象优化结合,带动商户开展门脸、牌匾、橱窗等形象升级,引领全街成为充满活力与“烟火气”的生活性商业街区。张黎介绍,“此次品牌形象升级采取‘参与式设计’的方式,相较以往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统规统建’模式,‘参与式设计’更加重视商户的主体性和参与度,这种自下而上的参与机制,能够直接、有效地引导商户参与到全街提升中,确保整治提升成效能长期维持,体现街区的共同治理和自主管理”。

“过程中,小街商户也是从观望、怀疑,再到尝试、响应,陆续与引入的113人设计团队‘一对一’结合,共同开展规划设计,大家结合朝阳门南、北小街生活服务业发展历史,挖掘经营特色、行业文化,将老居民、老街坊、老商户的浓厚乡愁和街区历史元素,融入到门脸之中,成为小街的‘活态博物馆’。”李明扬表示。

参与设计布置的不止商户,南弓匠营胡同西口外沿线的墙面上,也被史家小学(高年级部)做成“苔花画廊”,其中展示了同学们为中华历史、老城文化创作的绘画、泥塑,与路东侧孚王府东门的老照片相映成趣。

街区变美了,人们出行更方便了,烟火气也变得更浓了......此次朝阳门南北小街整治提升还带动了街区内其他项目协同推进,聚拢街区整体提升成效。据了解,建国门党群服务中心和东四街道奥林匹克中心也与小街同步升级,为沿线居民提供更多元化的文化活动空间。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疏通民生堵点,700岁老街焕新颜
新京报 2024-10-17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北京:“小街” 宽窄变迁之间是宜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7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北京:昔日批发市场变身元宇宙产业空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6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700年老街激扬活力 东城朝阳门南、北小街“焕新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5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深化场站共享理念,推动首都交通高质量发展
北京商报 2024-10-12
“为人民设计”十周年 2024北京国际设计周·朝阳门分会场活动启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9
东城区朝阳门街道2024年“朝阳门之夏”综合消夏活动季启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9
朝阜路(东城段)月底亮相 东城将再添一条文化探访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