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陶鸿江:​​父亲最爱的唱片机
汪迷部落 2024-09-30 07:00

陶鸿江

2019年,乡下老宅翻新,搬家时我发现了妈妈床后的大木箱子上放着一台已落满尘灰的唱片机。我如获至宝,因为它曾是我父亲的最爱。

这个唱片机,是父亲40多年前买的,外壳是红色的小木箱。掀开盖子,中间有一个可以旋转的圆盘,边上有两个旋钮,一个是开关,另一个调节音量。后面有一个长长的棒子,像鸭脖子,头子上有一根针,叫唱针,头子可以拔出来,也可以插进去,便于更换。箱子的旁边是喇叭,可惜被老鼠咬坏了。里面的电线也被老鼠咬坏了。只是圆盘上还放着一摞摞唱片,有黑色的,有红色的,有蓝色的;有大的,还有小的;有厚的,也有薄的。唱片上面也都落满了岁月的尘埃。

这个唱片机是交直流电两用的。通电后,圆盘就带着唱片转动起来,然后把唱针轻轻地放在唱片的边缘,音乐就通过音箱传了出来,特别神奇。唱针随着唱片的旋转,也跟着唱片上的螺纹一点点向中间移动,到中间的时候,唱片就放完了。

每次换片或重放时,都是我父亲或他最宠爱的人一一我5岁的女儿才可以动手,别人是不允许碰的。有时我换一下片子,父亲都要唠叨:“跟伢子抢什么呀?以后不许乱动了!”我女儿也在旁边调皮地插话:“是的,还跟我抢呢!”我连连点头。有时,一个片子快放完了,我女儿正在洗脸,手湿了,无法换片,她就扯着嗓子远程“摇控”我::“老爸:片子没了,快换一下!”女儿“授权”之后,我就去换片子。我有时将唱针往中间放多了点,女儿大声说:“爸爸,你放多了!”父亲听到也会大声嚷嚷:“片子都不会放,还不如伢子呢。往边上放点!”说着,就放下手中的活过来指导我。这祖孙俩一唱一和,好像就是这个唱片机的专业“技师”。父亲再忙,隔一段时间都要用牛毛刷子掸去圆盘上、针头上、唱片上的灰尘。每次不播了,父亲都要合上盖子,然后再用一块红布覆盖在上面,生怕沾上灰尘。有时,我忘了翻片,唱针划片了,父亲就涨红了脸,两只眼睛瞪得圆圆的,像一头发怒的狮子。我知道:这台唱片机是父亲的宝贝呀!我

父亲虽然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但他特别喜欢地方戏曲,尤其是对淮剧情有独钟。他先买了一台“红灯牌”收音机,但戏曲无法随意点播,于是就买了这台唱片机,还买了许多唱片,以淮剧居多。那个时候,家里有台唱片机,可算是稀罕物了。左右四邻,都过来听戏,特别是夏天乘凉时,唱片机往外一放,王志豪的《河塘搬兵》一开腔,乡亲们都摇着芭蕉扇往我家里跑。今晚播放《梁祝》里的十八里相送,明晚就播放《赵五娘》里的叹月思亲和高中,后天晚上就播放《打金枝》里的劝婿……有时还应乡邻要求播放全场剧。父亲一边听戏,一边搬凳,一边沏茶,一边递烟,一边跟乡亲们讲剧情,一边还跟着旋律哼唱起来,摇头晃脑,乐得就像一个孩子。有时还做出一个不太标准的“亮相”动作,逗得乡亲们哈哈大笑!

我父亲喜欢听淮剧演员陈德林的《莲花庵》、《刘贵成私访》;也喜欢听戴建明的《蔡金莲告状》、《牙痕记》。还有王志豪的《合同记》、《新旅战歌》等。扬剧《王樵楼磨豆腐》、《王瞎子算命》也是他喜欢的。他听戏听得入迷了,有时一直端着饭碗不吃,完全沉浸在剧情的喜怒哀乐中。下雨天,他在家一边搓草绳,一边听戏曲,有时就把草绳勒在手上出神地听。如果出去干活,回来吃午饭时都要过把瘾。过年的时候,悲剧是不放的。

大年初一早上,放过鞭炮,最家人都起床吃过大圆子,父亲最爱听的扬州小调《送麒麟》就唱响了,父亲最喜欢唱的几句台词是:“锣鼓一打闹哄哄,门口上贴个姜太公,姜太公下面四个字,百无禁忌在当中。”听多了,我和我女儿也能跟着乐曲嗨几句:“锣鼓一敲格排排,花花麒麟送过来,你家一年风光好,春夏秋冬广招财……”喜庆的锣鼓声、欢乐的乐曲声,和着歌声、笑声、祝福声,洋溢在小屋里,洋溢在新春佳节里,洋溢在每个人的笑脸里,洋溢在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村庄里。

自从父亲去世后,这台唱片机再也没有“唱”过。很遗憾,我也没有及时将父亲喜欢的唱片机收藏好。就往妈妈床后的木箱上一放,这一放就是几十年。望着破残的唱片机,我羞愧难当!

如今,这台破旧的唱片机,再也传不出动听的音乐了,但父亲对生活的爱还刻在我的心上!它是我记忆中最璀璨的明珠,点缀了一道道闪亮的痕迹,成了我时刻怀念着的那段美好乡愁。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随笔|耿清瑞:想起第一次当父亲
作家联盟 2024-06-16
随笔|马长青:川桥湾的麦子熟了
作家联盟 2024-06-15
唱片收藏家汪世林:“收藏不能光放在自家仓库,好东西要展示给大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7
逝者|怀念父亲:一生得益于他的身教言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9
《送别》的第一张唱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8
专栏|《送别》的第一张唱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7
​品读|“三转一响”曾是很多人的向往
半月谈 2023-11-24
随笔|陈忠实:父亲的树
作家联盟 2023-07-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