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动手场景、打通场馆资源……新学期科学课有了新变化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9-23 09:10

今年秋季开学,不少地方的科学课做出了新调整,不仅在课程上紧跟新技术、新应用的科学前沿,教学设计上也更注重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努力让科学课上得更加“科学”。

多地增加科学实践活动 拓展动手操作场景

河南省郑州市今年获评“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试验区”。新学期,在郑州市中原区建设路小学的课后延时服务中,学生们动手操作水油分离的实验——在杯子里倒入水、油、泡腾片,就能模拟一场火山爆发的场景。

郑州市中原区建设路小学学生 冯佳琦:因为水的密度比油的密度大,所以油会在水的上方,它们中间就像有一条分界线一样分开。

不仅将有意思的科学实践,引入课后延时服务,这个学期,学校还增加了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科学课的课时。

在鼓励基础教育阶段灵活开展科学实践的同时,郑州市今年还启动“校内科学教育提质计划”,提高中小学校科学教学的专业度。这是郑州市第84中学的一堂科学飞行课,为了上好这堂课,学校不只是对传统航模课程做升级,还联合河南省科技馆、郑州航空管理学院等专业场馆院校,将飞机的动感模拟操作机舱搬进了教室。

新学期,福建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的高中生们走进高校实验室动手实操,感受科学的魅力。

今年9月起,福建省教育厅将梳理出的省直机关具备科学教育价值的各类场所资源,定期免费向中小学生开放,并专门建立资源清单,向社会公开发布。

打通场馆科技资源 为学校科学教育赋能

去年,教育部等十八部门颁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全面动员相关单位,服务科学实践教育。《意见》发布一年来,各地如何打通场馆的科技资源,为中小学校的科学教育赋能呢?来看记者的调研。

新学期,福建省教育厅联合全省24个部门签发福建“百馆千所”免费开放的具体执行文件,下发到省内每一所中小学。记者了解到,其中专门增加了馆校合作课程设计环节,目的就是改变过往“走马观花”的参观模式。

福建省教育厅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处长 修德茂:有老师跟我们反映,年年去一个地方,年年参观一个地方,学生都看腻了,老师也不知道讲什么,科学教育目的就达不到了。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一段时间以来,中小学科学教育主要依赖于学校自己的科学课堂和校内的实验室。前往科研院所、科技馆,往往就是参观味道大于学习实质的校外活动。新学期,福建省300多个高校实验室和科技场馆开始为中小学生提供“定制课堂”,和学校老师一起,共同设计校外科学课的全流程。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蔡明刚:不仅仅是动手,科学难免也会出错误,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一个真实的科学实践过程。对于老师来说,我们希望把大学教授和中学老师之间这种联系,能够做得更加直接。

福建省此次面向中小学生开放的科研场所涵盖前沿科学、农业、环境等多个类型。这是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当地一所区县九年一贯制学校合作开发的科学教育课,农科院工作人员化身为学校的常驻科学教师,定期给孩子们上课。

在大别山革命老区河南省固始县,当地也打通了教体局、科技馆和科协的科普资源,为全县城区所有小学的学生定制科学实践课。新学期,固始县科技馆还通过与临近的安徽合肥高校合作,为县城科学教师开展培训,重点提升科学教师的动手能力。

这个由4个12L标准的废弃纯净水瓶打造的巨型水火箭,就是由固始县乡镇科学教师打造的,它可以在空中飞行超过40秒,并实现了空中自动打开降落伞回收的功能。

乡镇科学教师 为学生“焊”出实验室

补齐乡村科学教育短板,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让我们走进浙江宁波的一所乡镇中学,看看乡村的科学教育如何让山里的孩子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

宁波市宁海县深甽镇初级中学的姜春杰老师,是全国自制教具能手,镇里有名的“宝藏科学老师”。

浙江省宁海县深甽镇初级中学科学教师 姜春杰:最早制作教具是因为我们的实验设备满足不了教学的需求。比如说声音的特性演示器,之前像超声波与次声波我们只能告知学生,我尽量把那些不能做的实验,用现代技术把它的教具做出来。

相机成像原理演示器、声音特性演示器、氢气爆炸极限测试装置……二十多年来,姜春杰通过自研、自制的教具,给乡镇孩子们打造了一个令很多城里孩子都羡慕不已的科学课堂。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姜春杰又有了新目标,他要动手打造一台孩子们都能用得起的编程设备。2022年,姜春杰通过自学研究,将BASIC语言的编写、编译和运行集成到一个价格不到100元的,融合了初中科学课程的计算机编程装置,同步还配套开发了16个活动项目。

不用主机和屏幕,学生们只要插上键盘,就能在巴掌大的编程设备上实现程序的编写、编译和运行。偏远的乡镇中学迎来计算机编程教育,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新奇有趣的科技体验,更在他们心中种下科学的梦想。

通过一项项科学实验,姜春杰带着孩子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而学生们的兴趣和反馈也成了姜春杰最大的动力。

多年来,姜春杰一半的工资都花在了教具的制作上,他把自家的杂物间改造成了一个小型实验室,一有时间,就泡在这里,他想让更多的孩子用上自己做的设备。

让科学教育面向未来 拔节生长

新学期科学课的改革,让孩子们用手玩起科学、用心感受科学;科技场馆和学校之间的融合,让科学课不再是“走马观花”。一系列的举措,让科学知识变得更加鲜活、更接近生活。学科学、爱科学的萌芽,就在这一点一滴的变化中在孩子们心中扎根,向着未来、拔节生长。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